十一月六日初度与客饮散独坐诵太白紫极宫诗有感次韵

西风自何来,吹我檐下竹。

更阑客已散,夜色悽可掬。

起行照疏灯,履影不愧独。

百年已强半,大梦才信宿。

老作负辕驹,无疑我何卜。

圆影有盈虚,逝水无终复。

天道良不私,吾人自倾覆。

岂无径路趋,思之亦云熟。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鉴赏

此诗由明代文徵明所作,名为《十一月六日初度与客饮散独坐诵太白紫极宫诗有感次韵》。文徵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之夜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刻思考。

首句“西风自何来,吹我檐下竹”描绘了秋风的凛冽,仿佛是大自然的使者,带来了季节的更替。接着,“更阑客已散,夜色悽可掬”则通过时间的推移和人群的离散,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凄凉的氛围。诗人独自站立,环顾四周,只有稀疏的灯光相伴,映照着他的身影,这份孤独与自我反省的情境跃然纸上。

“百年已强半,大梦才信宿”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如梦的领悟。诗人意识到自己已经度过了一生的大半时光,不禁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符合内心的期望与追求。接下来,“老作负辕驹,无疑我何卜”则进一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暗示自己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或遗憾,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疑问。

“圆影有盈虚,逝水无终复”运用自然界的规律来比喻人生的起伏变化,强调事物总有其循环往复的规律,无论是光明还是黑暗,都终将过去。最后,“天道良不私,吾人自倾覆”表达了对命运的思考,认为上天对待万物并无偏私,但人的命运却往往因自身的选择而产生变化。诗人在此处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在面对命运时,人应该如何抉择?

“岂无径路趋,思之亦云熟”则是对如何面对人生困境的思考,虽然有许多途径可以尝试,但真正的问题在于是否愿意去深入思考并付诸行动。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和个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命运、价值和选择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文徵明作为文人墨客的深厚情感和哲学洞察力。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新年至湖上饮茶磨山绝顶

楞伽春水玉浮天,茶磨晴岚翠扫烟。

坐喜湖山收宿雨,眼看梅柳入新年。

等閒陈迹还成古,老大欢悰不似前。

日暮刚风吹酒醒,始知身在碧云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赋瓶梅

断枝黏碧藓,残蕊叠冰纨。

未乏溪山韵,尤宜几格看。

移灯传壁影,垂箔护春寒。

应断西湖梦,东风在席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赋盆兰

清真寒谷秀,幽独野人心。

结意清霞佩,传情绿绮琴。

德馨堪自近,道味许谁深。

一笑歌璚树,春风雪满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游灵岩登琴台

参差莲宇逐飞埃,断础荒基夕照开。

青草欲埋山下路,白头曾及劫前来。

五湖对酒真如掌,千载鸣琴尚有台。

乔木蔽空回首尽,老僧犹自护松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