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杂兴(其一)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道潜所作,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和历史人文。诗中以“古帝论匡山,南国之德镇”开篇,将庐山比作守护南方的道德之镇,赋予其神圣的地位。接着,“迩来得跻攀,此语始吾信”表达了诗人亲自登临庐山后的深切感受,证实了前人的赞誉并非虚言。
“雄雄压九江,矗矗排万仞”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雄伟气势,它仿佛压倒了九江的水流,直插云霄,排列成万仞之高。接下来,“青天落飞瀑,白日雷霆震”进一步渲染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瀑布如同从青天落下,即使在白天也如同雷霆震动,声势惊人。
“石镜俄忽开,孤光舞而运”则描绘了庐山石镜的奇妙景象,突然间光芒四射,犹如舞蹈般流转。最后,“异花无冬春,瑶草亦芳润”赞美了庐山四季常青、花木繁茂的自然景观,即便是在最寒冷的冬季或最炎热的夏季,这里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远公初渡江,道誉蔼东晋”提到了庐山的历史人物远公,他渡江来到庐山弘扬佛法,在东晋时期享有极高的声誉。“刘雷赞高风,遁世各无闷”则赞扬了刘雷等隐士的高尚品格,他们远离尘嚣,生活自由自在,没有烦恼。
“陈迹虎溪头,于今谁与讯”表达了对庐山历史遗迹的怀念,以及对过去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着这些珍贵的记忆和故事可能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被遗忘。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自然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