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路分居思堂二首(其一)

叶媪开新学,同人饭野蔬。

明经传一相,考古付三馀。

苔色迷青简,虫文蚀素书。

君能葺遗址,堂宇胜于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老妇人开设了新的学堂,朋友们一起享用野外的蔬菜。
通过研读经典传承了一位宰相的学问,从古代文献中汲取知识花费了大量时间。
苔藓覆盖使书籍显得青翠模糊,虫蛀痕迹侵蚀了洁白的书卷。
如果能修复这古老的遗址,新建的堂屋将会比最初更加出色。

注释

叶媪:老妇人。
新学:新的学堂。
同人:朋友们。
野蔬:野外的蔬菜。
明经:研读经典。
一相:一位宰相。
考古:研究古代文献。
三馀:指空闲时间,如‘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苔色:苔藓的颜色。
青简:青翠的竹简(古代书籍)。
虫文:虫蛀的痕迹。
素书:洁白的书卷。
葺:修复。
遗址:古老的遗迹。
堂宇:堂屋。
胜于初:比最初更好。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古人修学兴学情景的诗,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诗中的“叶媪”指的是叶家的女性成员,可能是叶适的母亲或妻子,她们在田间劳作,以保证家人的生活,同时也支持男性的学习。

"开新学"显示出家庭对于教育的重视,不仅仅是男性,还包括女性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同人饭野蔬"则描绘了他们简单而质朴的生活,他们一起在田间劳作,吃着粗粝的食物,但精神世界却十分丰富。

"明经传一相"和"考古付三馀"反映出学习之人的勤奋与对知识的渴望。他们不仅研读经典,还追溯历史,探求学问。"苔色迷青简"则形象地表达了书籍经过岁月流逝而变得陈旧,字迹模糊,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知识的追求。

最后两句"君能葺遗址,堂宇胜于初"表明了诗人对于修复古老学府的能力和成就,以及修复后的学府比原来更加宏伟。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善,也象征着教育事业的兴盛与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个人修养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宋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知识和学问的尊崇。

收录诗词(394)

叶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 字:正则
  • 号:水心居士
  • 籍贯: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
  • 生卒年: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叶路分居思堂二首(其二)

苦说诸梁后,簪缨富远孙。

白袍虽屡捷,黄榜未沾恩。

淡沱磨冰砚,萧条倚帐门。

嗟余忝宗末,老病不堪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石洞书院

好泉好石入君庐,雾锁云封未敢居。

若挹风光当豪馔,岂同经史作寒菹。

庭中蓍老易无过,畹内兰滋诗有馀。

只此尽知贤圣乐,世閒青紫亦空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冲佑大夫鲍公挽词

幽人眇何在,高阁锁重关。

梅冷桥边月,菊残篱外山。

可怜清绝地,长忆笑谈间。

寂寞私盐港,渔樵自往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冲佑安抚郎中张公挽词

谁怜张太守,思职更忧边。

濠水中间月,光山尽处天。

人应迷往事,我独采遗编。

莽莽乾坤里,冥知想慨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