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洞书院

好泉好石入君庐,雾锁云封未敢居。

若挹风光当豪馔,岂同经史作寒菹。

庭中蓍老易无过,畹内兰滋诗有馀。

只此尽知贤圣乐,世閒青紫亦空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清泉奇石映入你的屋舍,云雾缭绕如同被封锁,你却不敢轻易居住。
如果这里的美景能比作丰盛的宴席,怎能与经书史册的冷寂相比?
庭院中的蓍草虽老,却少有过错,园中的兰花生长繁茂,诗意盎然。
这里的一切足以让人感受到贤者圣人的乐趣,世间名利权位在此显得空虚无物。

注释

好泉好石:清泉和奇特的石头。
君庐:你的屋舍。
雾锁云封:云雾缭绕,像被封锁。
若挹:如果比拟为。
豪馔:丰盛的宴席。
经史:经书史册。
寒菹:冷寂的书籍。
庭中蓍老:庭院里的老蓍草。
畹内兰滋:园内的兰花繁茂。
贤圣乐:贤者圣人的乐趣。
青紫:古代官服,象征名利权位。
空虚:空洞无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清幽的学府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修身养性、追求高洁境界的向往。首句“好泉好石入君庐”设置了一种宁静典雅的场景,泉水和奇石都是中国文化中常用来象征清白和坚毅品格的元素,而“庐”则指书院,这里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学术空间。接着,“雾锁云封未敢居”,表达了对这种高洁之地保持一种敬畏之心,不敢轻易亵渎。

第三句“若挹风光当豪馔”中,诗人以宴席比喻,将大自然的美景视作美酒佳肴,可见他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享受。下一句“岂同经史作寒菹”,则表明这种精神享受与平庸的世俗功名(指经史)不同,是一种更为高贵和纯粹的心灵滋养。

接下来的“庭中蓍老易无过,畹内兰滋诗有馀”描绘了书院内部景象。蓍草是一种古人常用来占卜吉凶的植物,这里形容它“老”,则是说长年累月,象征着时间的沉淀和智慧的积累,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平静无忧的状态。兰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君子之德,“诗有馀”表明书院内的学问氛围丰富而深厚。

最后两句“只此尽知贤圣乐,世閒青紫亦空虚”,诗人通过这样的景象和心得,体会到古代贤者圣人的快乐之所在,而对比之下,世间的功名利禄(以青紫为代表)不过是虚幻无常。

这首诗通过精致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高洁,以及对于学术修养的追求。

收录诗词(394)

叶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 字:正则
  • 号:水心居士
  • 籍贯: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
  • 生卒年: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冲佑大夫鲍公挽词

幽人眇何在,高阁锁重关。

梅冷桥边月,菊残篱外山。

可怜清绝地,长忆笑谈间。

寂寞私盐港,渔樵自往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冲佑安抚郎中张公挽词

谁怜张太守,思职更忧边。

濠水中间月,光山尽处天。

人应迷往事,我独采遗编。

莽莽乾坤里,冥知想慨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刘孺人挽诗

嗃嗃当年女手缝,一家从此更雍雍。

性安于善行无迹,儿自为铭笔有踪。

闻说湖清见龙首,还疑墓长羃云峰。

哀情变化何终极,留泽凌霄绛绕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吉州刺史蔡直之挽词二首(其二)

能事实伟甚,谦终尤罕闻。

忘身宾出日,敛手避浮云。

天欲消胡运,人谁靖楚氛。

未刊千字诔,长掩一丘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