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台送孙槲峰之珠江并劝其归龙眠

红雨满江蝉咽树,牂江东下无停处。

我来端溪几何时,我今未归君何去。

屈指才计一月耳,邂逅便订千秋心。

酸言字字贯金石,高文言言振琅琳。

王孙老矣不免饿,茫茫四海谁知音。

探囊岂有缠腰贯,倒箧只存掷地金。

金声掷地无人识,明月夜光应自惜。

君今去我更何言,惟有把君诗过日。

只今诸侯多好贤,往往夸客罗鲭筵。

请君掉头更勿顾,家山归去看龙眠。

桃花沜畔垂云麓,下视余子徒碌碌。

他日寻君路不迷,但指啸声出林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劳孝舆的《崧台送孙槲峰之珠江并劝其归龙眠》是一首送别诗,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首句“红雨满江蝉咽树”描绘了离别时的凄凉景象,江面落英缤纷,蝉鸣哀切,烘托出离别的伤感气氛。接下来,“牂江东下无停处”暗示友人即将远行,旅程漫长无止。

诗人感慨自己与友人分别已久,“我来端溪几何时,我今未归君何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彼此命运的无奈。接下来的诗句“屈指才计一月耳,邂逅便订千秋心”强调了两人短暂相聚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长久友谊的期待。

“酸言字字贯金石,高文言言振琅琳”赞美了友人的才华横溢,话语虽苦涩却如金石般坚韧,文章华美如琅玕之宝。然而,“王孙老矣不免饿,茫茫四海谁知音”则流露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担忧,希望他能在广阔的世界中找到知音。

诗中“探囊岂有缠腰贯,倒箧只存掷地金”表达了对友人贫穷的同情,但也鼓励他保持高尚节操,即使无人赏识,也要坚守自我。最后,诗人以“桃花沜畔垂云麓,下视余子徒碌碌”寄寓对友人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期许,并提醒他“他日寻君路不迷,但指啸声出林木”,寓意友情将指引他在未来的生活中。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送别的悲凉,又有对友人的激励和祝福,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人品格的赞赏。

收录诗词(7)

劳孝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铜仁江行

峦山矗嵯峨,涓滴泻林翳。

曾无滥觞源,一行自委丽。

飞瀑散四山,奔蛇不可制。

渐落沮洳乡,遂成膏饫地。

嗟哉蚩蚩氓,日与水争利。

高者斸山椒,其下迫堰砌。

数世长子孙,恣耕且无税。

自诩桃花源,曾不识汉魏。

谁知秋潦骄,竟挟拔山势。

我田谷已黄,一夕肆吞噬。

老稚号山林,鱼龙负赑屃。

虽幸有孑遗,八口将焉济。

空山蕨正肥,努力搜根蒂。

形式: 古风

题华首寺

花宫门户辟朱明,四百芙蓉一掌擎。

彼岸从来皆佛度,高山奚必以仙名。

云垂绝壑漫漫下,春转芳塘盎盎生。

心迹不知何处住,频从支遁订新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登高归途访名园遗址

越台秋老霸图湮,访旧无端感慨新。

射圃废来官马瘦,名园荒后主僧贫。

曾无绿野留歌扇,只合青山与酒人。

吾辈风流今在耳,浩歌还访晋遗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当路

扫迹风尘厌曳裾,嵇康新广《绝交书》。

白头久笑河东豕,烧尾终惭瀚海鱼。

腊雪多情同冷淡,春风何意更吹嘘。

年来袖刺手生字,终恋南山一敝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