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秋柳次张仲远韵

明月扬州路。是何人、玉箫低咽,伤心金缕?

司李风流销沈后,一片竹西烟雨。

又瑟瑟、江天迟暮。

绣陌弓腰看不见,上寒潮、淰淰荒江渡。

霜信紧,角声苦。长堤曾系龙舻处。

数前游、钿筝北里,画船南浦。

十里春波明如镜,照见樊娘眉妩。

恨残照、西风无绪。旧事芜城重触忤。

袅柔丝、不绾人愁住。歌板在,忍重诉。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金缕曲·秋柳次张仲远韵》由清代诗人孙鼎臣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柳岸的凄美画面,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哀愁。

开篇“明月扬州路”,以扬州的繁华与月色的明亮形成对比,引出下文的哀伤情绪。“是何人、玉箫低咽,伤心金缕?”一句,通过玉箫的低吟和金缕的哀伤,渲染了人物内心的悲痛。接着,“司李风流销沈后,一片竹西烟雨”两句,将历史的变迁与自然景象相结合,暗示了人事的沧桑变化。

“又瑟瑟、江天迟暮”进一步描绘了秋日黄昏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绣陌弓腰看不见,上寒潮、淰淰荒江渡”则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展现了道路的荒凉与江面的寒冷,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霜信紧,角声苦”两句,通过霜冷与号角的悲鸣,进一步加深了哀愁的氛围。“长堤曾系龙舻处”一句,回忆往昔的繁华与热闹,与当前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数前游、钿筝北里,画船南浦”通过具体的场景描述,再现了昔日的欢愉与热闹,与当前的孤独与寂寞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十里春波明如镜,照见樊娘眉妩”一句,通过春水的清澈与女子的美丽,反衬出当前的落寞与哀愁。

“恨残照、西风无绪”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叹。“旧事芜城重触忤”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与对现实的不满。“袅柔丝、不绾人愁住”通过柔软的柳丝无法留住人的愁绪,形象地表现了情感的难以控制与释放。

最后,“歌板在,忍重诉”一句,表达了即使有歌曲可以倾诉心中的愁绪,但面对现实的无奈与痛苦,也只能默默承受,无法真正释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秋柳下的哀愁与怀念,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35)

孙鼎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解佩令.柳

春波南浦。轻尘亭坞,约空烟,荡成柔缕。

一晌青青,不会得、别离情苦。送斜阳、白门春暮。

紫鞭停处,碧衫凭处。镇低迷,天涯归路。

泪眼东风,随晓梦、化成飞絮。更何时、化将愁去。

形式: 词牌: 解佩令

西湖月.本意

平湖滟潋寒光,浸十里长堤,晶莹如许。

藕花香满,三更画舫,一枝柔橹。

柳汀芦溆外,暗照见、鸳鸯双宿处。

但怪得,隐隐歌声,渐入段家桥路。

罗裳乍倚西风,便忘了湖中,一天秋露。

彩云休散,还愁寂静,白鸥无主。

采菱人去远,尚暗想、凌波前日步。

剩萧瑟、蟹火渔灯,夜深来去。

形式: 词牌: 西湖月

百字令.题朱竹垞静志居琴趣后

红娇绿怨,有芳魂一缕,苦萦湘管。

歌板酒旗零落尽,忍把瑶筝重按。

旧枕痕干,曲屏尘掩,心事空银汉。

彩鸾卷里,问真真可能唤。

休道柳絮羞狂,莲心茹苦,省识情长短。

减字偷声寻笛谱,曲曲春风肠断。

红豆啼烟,青笺砑露,心字香难散。

三生片石,定应他日相见。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百字令.九日集福善寺怀沈栗仲先生

寺门疏柳,作轻烟淡雨,过江秋色。

黄叶声中人载酒,来问篱东消息。

落帽风高,寒沙平楚,断雁如残客。

茱萸醉把,人生嘉会难得。

回首前度琴尊,柴桑归去,缥缈飞凫隔。

山色绿萝无恙在,看我登临此日。

佛火深龛,钟楼返照,短衲僧头白。

蒲团闲话,雪鸿犹认游迹。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