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月.本意

平湖滟潋寒光,浸十里长堤,晶莹如许。

藕花香满,三更画舫,一枝柔橹。

柳汀芦溆外,暗照见、鸳鸯双宿处。

但怪得,隐隐歌声,渐入段家桥路。

罗裳乍倚西风,便忘了湖中,一天秋露。

彩云休散,还愁寂静,白鸥无主。

采菱人去远,尚暗想、凌波前日步。

剩萧瑟、蟹火渔灯,夜深来去。

形式: 词牌: 西湖月

鉴赏

此诗描绘了西湖月下的静谧美景,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开篇“平湖滟潋寒光”,以寒光点明月色之清冷,与“十里长堤”相映成趣,堤上晶莹如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洁的氛围。接着,“藕花香满,三更画舫,一枝柔橹”,通过视觉和嗅觉的结合,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画舫轻摇,柔橹轻划,仿佛在月光下缓缓前行。

“柳汀芦溆外,暗照见、鸳鸯双宿处”,诗人巧妙地运用暗光,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自然景象以生命,鸳鸯双宿的温馨画面跃然纸上。接下来,“但怪得,隐隐歌声,渐入段家桥路”,以歌声作为线索,引出下一个场景,歌声渐远,却让人心生向往。

“罗裳乍倚西风,便忘了湖中,一天秋露”,诗人通过女子的动作,展现了西湖秋夜的独特魅力,西风吹过,罗裳轻摆,仿佛与秋露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最后,“彩云休散,还愁寂静,白鸥无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自然和谐状态的向往,彩云不散,白鸥无主,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以西湖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既有视觉的享受,也有心灵的触动,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35)

孙鼎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百字令.题朱竹垞静志居琴趣后

红娇绿怨,有芳魂一缕,苦萦湘管。

歌板酒旗零落尽,忍把瑶筝重按。

旧枕痕干,曲屏尘掩,心事空银汉。

彩鸾卷里,问真真可能唤。

休道柳絮羞狂,莲心茹苦,省识情长短。

减字偷声寻笛谱,曲曲春风肠断。

红豆啼烟,青笺砑露,心字香难散。

三生片石,定应他日相见。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百字令.九日集福善寺怀沈栗仲先生

寺门疏柳,作轻烟淡雨,过江秋色。

黄叶声中人载酒,来问篱东消息。

落帽风高,寒沙平楚,断雁如残客。

茱萸醉把,人生嘉会难得。

回首前度琴尊,柴桑归去,缥缈飞凫隔。

山色绿萝无恙在,看我登临此日。

佛火深龛,钟楼返照,短衲僧头白。

蒲团闲话,雪鸿犹认游迹。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探春慢.春烟

夹水楼台,峭寒城郭,平林浅蘸如画。

似有还无,欲开仍合。腻住垂杨无赖。

微雨空濛里,便忘了、踏青挑菜。

酿成十日春阴,牡丹芳意偷解。

迢递板桥西畔,卷一桁碧波,银蒜高挂。

雁趁疏钟,鸦抛残墨,盈望乱山暮霭。

好是愁人也,渐暝入、碧纱窗外。

甚日归来,淡痕扫上眉黛。

形式: 词牌: 探春慢

疏影.春露

海棠庭榭,看黄昏月上,凉玉微泻。

夺得燕支,獭髓和匀,风容十倍轻冶。

画栏不觉罗裙涴,只怪道、寒添今夜。

滑盈盈、一道苍苔,银砌等闲休下。

瓶窦井华新汲,起来对宝镜,蛾绿新写。

小朵斜簪,秾艳未干,便觉鬟云低亚。

洛妃无语凌波远,见说弄、明珠盈把。

但凭伊、散入花间,莫上相思鲛帕。

形式: 词牌: 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