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元宵不见月,点几盏灯,为河山生色;
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双关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理解和艺术表达。
首句“元宵不见月,点几盏灯,为河山生色”,以元宵佳节为背景,通常元宵节有赏月的传统,但此处却描绘了一个别样的场景——在没有明月的夜晚,人们点亮灯火,为大地增添了一抹温馨与色彩。这里的“生色”不仅指照明,更蕴含着节日氛围的渲染和生活的美好。
次句“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则将自然界的惊蛰时节与人类的行为巧妙结合。惊蛰是春季开始时,动物苏醒的时节,通常伴随着春雷。然而,诗人通过击鼓这一行为,替代了自然界的雷声,象征着人类力量的展现,同时也寓意着对新生命的庆祝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和惊蛰两个特定时刻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生色”和“宣威”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美好和自然秩序的赞美,以及对人类智慧和力量的颂扬。
不详
敌忾奏肤功,念血战几经,始荐膺建节兼圻,乃因犹子怆怀,竟继难兄证果;
惊闻老足疾,恨躬亲莫遂,徒遣使问安寝食,何意片言尚在,无缘面命长承。
有志迪前光,国体能尊,出使休多班定远;
无言及家事,君恩图报,得年胡少武乡侯?
莲嶂千重,此日已成云出岫;
松风十里,他年应待鹤归巢。
拱北星辰兼上将;征西部属半通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