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见二毛

玄发迎忧光色阑,衰华因镜强相看。

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

初弄藕丝牵欲断,又惊机素剪仍残。

颜生岂是光阴晚,余亦何人不自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满头黑发映照着忧愁的光芒,岁月已老,对着镜子勉强审视自己。
如同百川最终流向大海,潮水会回流,但一片落叶回归树枝却不易。
初次尝试解开莲藕的细丝,却几乎要断开,又惊讶于白布上裁剪的图案依然残缺。
青春并未因时光流逝而迟到,又有谁不是在自我宽慰中度过呢?

注释

玄发:指黑色的头发,象征年轻的岁月。
阑:形容光线暗淡。
赴海:比喻人生的历程或目标。
颜生:指青春年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衰老的感慨与无奈。"玄发迎忧光色阑,衰华因镜强相看"表达了诗人在暮年之际,对着镜中花白如雪的头发,不禁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这里的“玄发”指的是黑色的头发变成了白发,而“光色阑”则是说时间流逝得太快,已经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了。

"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则通过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百川之水汇入大海,潮汐的更迭自如,但一片落叶却难以回到它原来的枝头。这两句诗强调了时间不可能倒流,生命不能回返的悲哀。

"初弄藕丝牵欲断, 又惊机素剪仍残"中,“藕丝”象征着年华,如同细丝一样脆弱,而“机素剪”则是指命运无情的剪刀。诗人感慨于时光易逝,生命如同被剪断的线索。

最后两句"颜生岂是光阴晚,余亦何人不自宽"表达了诗人面对自己的衰老,虽然心中有所不甘,但最终只能选择接受。"颜生"指的是年轻时的容貌已经不再,而“岂是”则表示一种无奈和疑问。"余亦何人"则是自问自答,表明自己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也无法逃脱时间的摧残。"不自宽"则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宽慰自己。

整首诗通过对衰老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消逝时的无力感与哀伤之情。

收录诗词(196)

鲍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字:德源

相关古诗词

郊天回

日动萧烟上泰坛,帝从黄道整和銮。

风前貔武回雕仗,云里神龙起画竿。

金鸟赦书鸣九夜,玉山寿酒舞千官。

始知报本终朝礼,旧典时巡只自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洛阳春望

五凤楼南望洛阳,龙门回合抱苍苍。

受朝前殿云霞暖,封岳行宫草木香。

四海为家知德盛,二京有宅卜年长。

东人犹忆时巡礼,愿觐元和日月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王炼师

圣母祠堂药树香,邑君承命荐椒浆。

风云大感精神地,雷雨频过父母乡。

尽日一川侵草绿,回车二麦绕山黄。

野人久会神仙事,敢奏歌钟庆万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王损之秀才赴举

青门佩兰客,淮水誓风流。

名在乡书贡,心期月殿游。

平沙大河急,细雨二陵秋。

感此添离恨,年光不少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