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何处初寒好,初寒禹凿门。
遥天露崖口,轻浪漱山根。
万佛龛苔老,一灯林霭昏。
渔梁杳相望,石濑夜声喧。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初寒景色的诗句,语言古朴而意境深远。"何处初寒好"一句以疑问的形式引出主题,表达诗人对初秋佳境的喜爱和向往。紧接着“初寒禹凿门”则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以传说中大禹治水时所凿的山门为背景,渲染出一种古远而神秘的氛围。
"遥天露崖口"一句描绘了山崖上空旷的景象,"轻浪漱山根"则写出了溪流在山脚下轻柔地流淌的情形,显示出自然界在初秋时节的宁静与和谐。
"万佛龛苔老"一句通过对古寺中佛龛被苔藓所覆盖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久远和历史的沉淀。"一灯林霭昏"则营造出一种幽深和神秘的氛围,一盏孤灯照亮着林间的夜色。
最后两句“渔梁杳相望,石濑夜声喧”描绘了水边渔家与对岸的交流,以及晚上溪流冲击石块发出的声音,展示了一种生命力和活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初秋美好时节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时间和自然界深厚的情感。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何处初寒好,初寒太室山。
晴空烟澹泊,返照雪孱颜。
极目雁稍没,无心云自还。
犹馀拜表累,不得坐松间。
何处初寒好,初寒洛水桥。
沙痕水清浅,风叶柳萧条。
关塞长涂直,嵩丘倒影遥。
凤楼虽在北,车马不尘嚣。
何处初寒好,初寒洛汭宫。
翠华虽脉脉,佳气自葱葱。
阙角月华白,苑墙霜叶红。
都人心望幸,注目不离东。
何处初寒好,初寒郏鄏城。
垂绅多俊彦,列第尽公卿。
裘马过从盛,门阑洒扫清。
谁家拥兽炭,尽日管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