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萧子中

诚斋手摘千岩稿,诗律清森近代无。

仍世科名香未歇,诸孙文采蔚相扶。

横经为喜皋比稳,觅句何妨鹤骨癯。

会见萧生起东海,几年志抱一时摅。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牟巘所作,名为《送萧子中》。牟巘以诚斋自许,其诗律之清雅,堪称近代之最。诗中不仅赞扬了萧子中的科名之香与家族文采的传承,更表达了对萧子中志向抱负的期待与祝福。

首联“诚斋手摘千岩稿,诗律清森近代无”,开篇即以诚斋自比,表明诗人对自身诗歌创作的自信与追求。这里的“千岩稿”象征着丰富的文学积累和深厚的创作底蕴,“诗律清森”则描绘出其作品风格的高洁与严谨,体现出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极致追求。

颔联“仍世科名香未歇,诸孙文采蔚相扶”,进一步赞美了萧子中的家族荣耀与学术传承。科名之香延续不断,意味着家族在学术与功名上的辉煌成就并未衰减;诸孙文采蔚然,暗示着家族成员间的相互扶持与共同成长,展现了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传承力量。

颈联“横经为喜皋比稳,觅句何妨鹤骨癯”,表达了对萧子中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的期许。横经为喜,意味着在学术道路上的稳定与喜悦;觅句何妨鹤骨癯,则是鼓励其在文学创作上追求高远,即使身体稍显瘦弱也不妨碍其才华的展现。这一联既是对萧子中个人品质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学术与文学成就的期许。

尾联“会见萧生起东海,几年志抱一时摅”,寄寓了对萧子中未来的美好祝愿。预见他如同东海之龙,终将腾空而起,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理想。几年的志向与抱负,将在某一时刻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实现,充满了对萧子中未来的无限期待与信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高度赞誉与深情祝福,展现了诗人对萧子中及其家族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萧子中个人成长与成就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送罗汉臣

向曾平步上仙鳌,拂袖归来气尚豪。

自有西山堪拄笏,不妨右手且持螯。

凌云载酒浑如梦,泛雪回舟也自高。

顾我馀生复何事,闭门三径削蓬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过洞庭山书湖中所见

欲谈旧事恐悽然,谁遣奇观堕我前。

鹜阵万屯湖为黑,冰须千尺水皆悬。

无多风色似天相,阿那人家疑地仙。

更有一般堪羡处,嫩醅绿蚁醉无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赵兰皋教杭学

一似彭城向颍时,重开讲席整冠緌。

青衿喜得新师范,白发能言旧尹釐。

独冷定应非热属,众芳况复异凡姿。

不妨且作回翔意,直上抟扶亦未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种南仲主簿

六客堂前翠竹屏,双溪馆下碧鳞生。

遍经此老行吟处,可是常行簿领人。

吏为求蚕觅休假,官因祭灶请比邻。

也知矮屋难淹滞,且与空山作好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