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结束时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春去也,多谢洛城人"表达了对即将离去的春天以及洛阳城中人的不舍之情。"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生动地描绘了春日里柳树随风摇曳、花朵沾湿露水的情景,其中“弱柳”、“丛兰”皆为春天的象征,而“从风疑举袂”则是对柳枝轻柔舞动的细腻刻画,“裛露似沾巾”更是对兰花被露水打湿后的生动写实。"独坐亦含嚬"则透露出诗人在春去之际,独自沉浸于愁绪之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留恋与哀愁。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又不失优雅,是唐代诗词中表现春意尽去的一颂佳作。
不详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蹋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
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