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一)重午次丁广文韵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楚湘之地的古老习俗,怀念古人包粽子投入江中,以纪念忠诚的节操。
谁能挽起汨罗江上千丈冰雪,洗涤那些被分离的灵魂。
这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他们用红丝缠在手臂上,每年讲述着这个美丽的传说。
赛龙舟的热闹场景,人们挥舞旗帜、击鼓呐喊,竞争激烈。
又有谁会记得,词人怀念菖蒲桃柳装饰的闺房,那往昔的欢乐时光。
品尝五音,陶醉于古雅的兴致,怎比得过当年的欢愉。
在园林中,我们煮青杏对酌,借以排解心中的哀伤。
南风应当能理解,它会吹散你的愁绪,让心情舒畅。

注释

包黍:包粽子。
缅怀:怀念、追思。
些魂:指屈原的灵魂。
菖蒲:一种香草。
闺门:女子的居所。
凄切:悲凉、哀伤。
愁袂:忧愁的衣袖,比喻愁绪。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张矩所作的《念奴娇》,其中融合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忠诚节义的赞颂。诗中通过“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展现了作者对于古代楚国与湘水流域文化的追忆,以及对历史上忠臣孝子形象的缅怀。

接下来的“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则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通过提起古人在严寒中挽雪的情景来表达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无法复返的哀愁。

随后的“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表现了对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怀念,以及这些习俗被后人传颂的喜悦。这里的“儿童”和“红丝缠臂”很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民间游戏或习俗。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则描写了盛大的赛龙舟活动,通过这种热闹的场景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自豪和喜悦。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中,“词客风流”指的是诗人或文人的雅致情操,而“菖蒲桃柳”则可能是某种特定的植物或景物,它们与“闺门铺设”一同唤起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温馨回忆。

最后,“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则通过对音乐的描述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饮酒的意象来表达作者对于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和感慨。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通过各种细节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浓郁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118)

张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次韵拙逸刘直孺见寄言志

枌社新相识。恍瞻君、丰神气貌,飘然仙白。

笔底三江鲸浪注,胸次一瓯冰雪。

怎不做、龙门上客。

坎止流行元无定,敢一朝、挨却尘泥迹。

且剩把,锦云织。试看自古贤侯伯。

一时间、失虽暂失,得还终得。

儋石空无君家事,百万付之一掷。

渐养就、抟风鹏翼。

任你祖鞭先著了,占鸥天、浩荡观浮没。

挈富贵,等儿剧。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青玉案(其二)

少时贪看琼林绕。任马上、寒威峭。

昨暮六花飞逗晓。

拥衾慵起,鬓丝笼帽,顿觉年来老。

朱阑翠竹枝枝倒。把玉甃、棱层趁风扫。

楼上一樽须放早。

同云收尽,红轮初上,对面狼峰好。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和何使君次了翁韵词三首(其一)

严城寂寞山缭绕。觉寒透、貂裘峭。

云压江天风破晓。

飞琼万顷,看来浑似,泽国芦花老。

玉山不怕频频倒。要笔阵、纵横快挥扫。

见说今年梅较早。

笑将名胜,千钟万字,谁似邦侯好。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其三)

龙香熏被罗屏绕。任窗外、风儿峭。

鸳枕梦回鸡唱晓。

丫鬟惊笑,琼枝低亚,错认梅花老。

红炉兽炭装还倒。强梳洗、忙将黛眉扫。

贪趁清欢争怕早。

弓靴微湿,玉纤频袖,塑出狮儿好。

形式: 词牌: 青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