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象王象子尽相随,岸上人看蹄蹈蹄。
香草细餐知饱足,归来不待日头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象群带着象王和幼崽们悠闲地行走,岸边的人们注视着它们,惊叹于大象踩踏蹄印的壮观景象。接着,诗人通过“香草细餐知饱足”一句,暗示大象在享受美食后已经心满意足,不再急于赶路,它们悠然自得,甚至在太阳还未落山时就准备返回。整体上,这首诗以象群的生活为题材,寓含了顺应自然、知足常乐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宋代理性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雪老门高儿女盛,又能情重贵天伦。
把家干蛊虽相似,也有贪杯落草人。
踪迹由来久避秦,洞门深锁古台春。
落花只为随流去,便有寻芳拾翠人。
各将财本去经营,上国如天好趁晴。
未出门时先算帐,如何得到凤凰城。
有问自知无答处,却将柏树当门庭。
摇风摆雨经年久,不似松根有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