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员外柳花词

苏小楼阑外,樟亭江水干。

柳花三月暮,雪落向征鞍。

征鞍浩荡无归定,柳花还扑妆台镜。

镜里婵娟感别离,一夜相思生鬓丝。

鬓丝白於柳花白,恨不随花送行客。

空将情思逐花飞,撩乱东城复南陌。

可怜轻薄任风吹,消䀆芳香委路歧。

回首故林春巳老,绿阴空自怨黄鹂。

岂如金水河边树,岁岁东风花落处。

飞入大明宫里去,犹得天颜一回顾。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苏小楼的栏杆外,樟亭江水已干涸。
三月暮春时节,柳絮飘落,覆盖在即将启程的马鞍上。
那远行的马鞍空荡荡,不知何时才能回归,柳絮继续落在梳妆台上。
镜中的倩影因离别而伤感,一夜的思念使她鬓发添了白霜。
她的鬓发比柳絮更白,遗憾不能随柳絮陪伴行者。
只能让情感随着柳絮飘飞,纷乱地穿越东城和南陌。
可怜那些轻盈的柳絮任凭风儿吹散,香气消散在路边。
回望故乡的树林,春天已经老去,绿荫中黄鹂的鸣叫徒增哀怨。
这怎比得过金水河边的树木,每年春天都在东风中花开花落。
它们飞入大明宫内,还能偶尔得到天子的眷顾。

注释

阑外:栏杆外面。
樟亭:地名,可能指有樟树的亭子。
征鞍:远行者的马鞍。
妆台镜:梳妆台上的镜子。
婵娟:形容女子容貌美好。
鬓丝:鬓角的头发。
行客:旅行的人。
东城:城市东部。
南陌:南方的道路。
故林:故乡的树林。
黄鹂:鸟名,叫声悦耳。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留恋。苏小楼旁,柳花轻飘,江水干涸,樟亭空寂,这些景象都透露出一种凄凉与孤寂之感。

"征鞍浩荡无归定,柳花还扑妆台镜"两句,表达了游子心中的不定和对家乡的思念。镜中映出的婵娟容颜,与别离之情交织,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哀愁。

"鬓丝白於柳花白,恨不随花送行客"则是对生命易逝、青春不再的无奈感慨。诗人希望自己的鬓发能够像柳絮一样轻盈,随着春风飘散,以此来送别离的行者。

接下来的几句 "空将情思逐花飞,撩乱东城复南陌。可怜轻薄任风吹,消䀆芳香委路歧",诗人借柳絮飘落的意象,将自己的思念和情感随着春风四处飘散,充满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哀愁。

最后几句 "回首故林春巳老,绿阴空自怨黄鹊。岂如金水河边树,岁岁东风花落处。飞入大明宫里去,犹得天颜一回顾",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故林春色已老,绿阴之下,只有黄鹊的叫声相伴,而金水河边的树木,每年东风过后,都能见证花落,这种景象让诗人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凄凉。

整首诗通过对柳絮飘落的描绘,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生命流逝、美好时光不再的无尽哀愁。诗中充满了对过去的留恋和现实的不满,体现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92)

谢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雨不已甚忧蚕麦二首(其二)

笼炊汤沸饼如银,辛苦焉知种麦人。

今岁夏初似高凤,黄云欲割半沉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春雨不已甚忧蚕麦二首(其一)

提篮采叶雨淋淋,蚕妇无言恨自深。

绮陌惜花小儿女,愁眉相似不同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春晚杂兴十二首(其十二)

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春晚杂兴十二首(其十一)

城市尘埃不见诗,西村东坞可寻谁。

夏前十日尝新麦,政是江南最好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