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步履行危磴,凭阑得妙峰。
鸟飞迷故道,人去想遗踪。
掩冉风前竹,支离涧底松。
山僧饭不足,不是忘鸣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雪后游览何山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景色的清幽与静谧。首句“步履行危磴”,以行走在险峻的石阶上开篇,暗示了登山的艰难,同时也预示着旅程的不凡。接着,“凭阑得妙峰”一句,诗人借助倚靠栏杆,得以欣赏到绝美的山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鸟飞迷故道,人去想遗踪”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鸟儿迷失在旧路上,引出人们对过往痕迹的想象,既表现了山林的广阔与深远,也蕴含了对历史和时间流逝的感慨。接下来,“掩冉风前竹,支离涧底松”描绘了风吹过竹林和溪边松树的画面,竹叶轻摆,松枝摇曳,生动地展现了冬日山间的宁静与生机。
最后,“山僧饭不足,不是忘鸣钟”则以山中僧侣的生活细节收尾,通过僧人虽食不丰足却不忘按时敲钟的举动,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坚守信仰的精神境界。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不详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出郭闻莺语,穿林散马蹄。
涧松何郁郁,春草又萋萋。
白石那堪煮,丹厓倘可梯。
平生爱高兴,只合此幽栖。
草蔓行多露,虫声报早秋。
明河斜未转,大火巳西流。
欲作传杯饮,谁能秉烛游。
清晨拂鞍马,适野拟消忧。
生事怜吾拙,怀人阻道脩。
角声悲静夜,灯影伴幽忧。
水落红衣老,天寒翠袖愁。
云中有过雁,哀叫亦何求。
吹角秋风里,边声入莫云。
抑扬如自诉,哀怨不堪闻。
老马行知道,孤鸿飞念群。
秪今霸陵尉,那识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