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云问名氏(其二)

何意逃名氏,祇缘避俗纷。

有人来隔岭,问我独敲云。

剥啄声虽急,朦胧唤未闻。

严耕应似子,说筑岂非君。

瞥去鸦惊起,谁来稚答云。

日高才出户,对客却慇勤。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避世的生活状态,通过与来访者的对话,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宁静的心境。

首句“何意逃名氏”,隐士似乎在自问,为何要逃避自己的姓名,暗示了他有意避开尘世的纷扰和名利的追逐。接着,“祇缘避俗纷”进一步解释了原因,即为了躲避世俗的喧嚣和纷争。

“有人来隔岭,问我独敲云。”描述了隐士独自一人在山中生活,偶尔会有访客从远处的山岭而来,他独自在云间敲击,以示欢迎或回应。这既表现了隐士与外界的微妙联系,也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剥啄声虽急,朦胧唤未闻。”这里通过声音的描写,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淡泊。即使访客的声音再急切,他也仿佛并未察觉,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严耕应似子,说筑岂非君。”这两句借用了古代典故,表达了隐士与古代贤人相似的生活态度和追求。这里的“子”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某位隐士或贤人,而“说筑”则可能是隐士与来访者讨论建造居所之事,暗示了他们共同追求简朴、自然的生活理想。

“瞥去鸦惊起,谁来稚答云。”描绘了隐士与自然界的互动,一只乌鸦的突然飞起打破了宁静,而“稚答云”则可能是指隐士用云朵回应,或是某种心灵上的沟通,进一步强调了他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

最后,“日高才出户,对客却慇勤。”说明隐士在日上三竿时才走出屋门接待客人,显示出他对来访者的尊重和热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生活节奏的从容不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以及他在面对世俗纷扰时的淡泊与坚持。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滩声起鱼眼

酒醒闻敲云,呼童汲水烹。

龙头琢山骨,鱼眼起滩声。

活水催泉急,凝波与石争。

鳞无游釜见,目有比珠明。

车异羊肠绕,蝇嗤蚓窍鸣。

磨刀谁氏子,对此忆鲈羹。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叶带露痕书

拾得阶前叶,提携近玉蜍。

自呵冰冻笔,犹带露痕书。

秋兴题红日,霜寒坠绿初。

珠凝光细碎,墨淡字稀疏。

滴砚研朱易,渲毫汗竹如。

更乾虔亦喜,勤扫入僧庐。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不下带道存

自外元无道,抠衣乐圣门。

能因机以悟,不下带而存。

身俯心何愧,腰垂手可扪。

步趋如有见,左右自逢原。

鞶锡殊三褫,绅书味数言。

垂鱼何足羡,愈以训儿孙。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赵庸斋挽诗(其一)

金章虽贵岂公荣,一点孤忠百世名。

字字清吟如太白,篇篇奏疏似更生。

士缘气类归宗主,身为朝廷作重轻。

当世共传书几种,最初曾见易先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