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绝诗(其四)清风亭

兹亭废已久,厥趾犹在哉。

清风为我起,疑有精灵来。

神交念宫相,临砌倾一杯。

回头问黄菊,寂寞与谁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这座亭子荒废已久了,它的根基还在吗?
清风似乎为我而起,仿佛有精灵前来造访。
我在心中与神仙交流,对着台阶斟满一杯酒。
我回头问那盛开的菊花,它在这寂寞中为谁开放?

注释

兹亭:这座亭子。
废已久:荒废已久。
厥趾:它的根基。
犹在哉:还在吗。
清风:清新的微风。
为我起:仿佛为我而起。
疑有:似乎有。
精灵:神话中的灵异生物。
神交:精神上的交流。
念宫相:想象着宫殿中的神灵。
临砌:对着台阶。
倾一杯:斟满一杯。
黄菊:黄色的菊花。
寂寞:孤独寂寞。
与谁开:为谁而开放。

鉴赏

兹亭废已久,厥趾犹在哉。这里“兹”字用来指代特定的地方,即诗人所描述的清风亭。这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意境。古亭虽已荒废,但它的台阶(厥趾)还在,显得尤为凄凉。

清风为我起,疑有精灵来。这里诗人借“清风”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和情绪。清风轻拂过,仿佛能唤醒古亭中沉睡的灵魂(精灵),使得空气中充满了神秘莫测之感。

神交念宫相,临砌倾一杯。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交融和心灵上的沟通。他仿佛能与自然界中的精灵交流,甚至在古亭边缘(临砌)举杯独饮,享受着这份超然物外的宁静。

回头问黄菊,寂寞与谁开。最后两句则转向对黄菊花的询问,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份寂寞和孤独。在这荒废的古亭中,他仿佛在寻找可以分享这份寂寞的对象,就像黄菊花一样默默开放,却无人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清风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荒废景象时的心灵共鸣和孤独感受。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十月二十日作

重衾又重茵,盖覆衰懒身。

中夜忽涕泗,无复及吾亲。

须臾残漏歇,吏报国忌辰。

凌旦骑马出,溪冰薄潾潾。

路傍饥冻者,颜色颇悲辛。

饱暖我不觉,羞见黄州民。

昔贤终禄养,往往归隐沦。

谁教为妻子,头白走风尘。

修身与行道,多愧古时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不见阳城驿

不见阳城驿,空吟昔人诗。

谁改避贤邮,唱首元微之。

微之谪江陵,憔悴为判司。

路宿商山驿,一夕见嗟咨。

所嗟阳道州,抗直贞元时。

时亦被斥逐,南荒终一麾。

题诗改驿名,格力何高奇。

乐天在翰林,亦和迁客词。

遂使道州名,光与日月驰。

是后数十年,借问经者谁。

留题富水驿,始见杜紫微。

紫微言驿名,不合轻改移。

欲遣朝天者,惕然知在兹。

一以讳事神,名呼不忍为。

一以名警众,名存教可施。

为善虽不同,同归化之基。

迩来又百稔,编集空鳞差。

我迁上雒郡,罪谴身絷维。

旧诗犹可诵,古驿殊无遗。

富水地虽在,阳城名岂知。

空想数君子,贯若珠累累。

三章诗未泯,千古名亦随。

德音苟不嗣,吾道当已而。

前贤尚如此,今我复何悲。

题此商于驿,吟之聊自贻。

形式: 古风

为恶

明时巧言士,乱世佞倖郎。

佞倖惟苟且,巧言颇包藏。

为恶虽不同,同归于覆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乌啄疮驴歌

商山老乌何惨酷,喙长于钉利于镞。

拾虫啄卵从尔为,安得残吾负疮畜。

我从去岁谪商于,行李惟存一蹇驴。

来登秦岭又巉岭,为我驮背百卷书。

穿皮露脊痕连腹,半年治疗将平复。

老乌昨日忽下来,啄破旧疮取新肉。

驴号仆叫乌已飞,劘嘴整毛坐吾屋。

我驴我仆奈尔何,悔不挟弹更张罗。

赖是商山多鸷鸟,便问邻家借秋鹞。

铁尔拳兮钩尔爪,折乌颈兮食乌脑。

岂唯取尔饥肠饱,亦与疮驴复雠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