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阳城驿

不见阳城驿,空吟昔人诗。

谁改避贤邮,唱首元微之。

微之谪江陵,憔悴为判司。

路宿商山驿,一夕见嗟咨。

所嗟阳道州,抗直贞元时。

时亦被斥逐,南荒终一麾。

题诗改驿名,格力何高奇。

乐天在翰林,亦和迁客词。

遂使道州名,光与日月驰。

是后数十年,借问经者谁。

留题富水驿,始见杜紫微。

紫微言驿名,不合轻改移。

欲遣朝天者,惕然知在兹。

一以讳事神,名呼不忍为。

一以名警众,名存教可施。

为善虽不同,同归化之基。

迩来又百稔,编集空鳞差。

我迁上雒郡,罪谴身絷维。

旧诗犹可诵,古驿殊无遗。

富水地虽在,阳城名岂知。

空想数君子,贯若珠累累。

三章诗未泯,千古名亦随。

德音苟不嗣,吾道当已而。

前贤尚如此,今我复何悲。

题此商于驿,吟之聊自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人物王禹偁所创作,通过对比古今、感慨历史变迁来表达自己对于时代变换和个人命运的深刻体会。全诗围绕“驿”这一主题展开,其中“驿”不仅是指代官府或邮传之地,更承载了诗人对往昔岁月、古贤遗迹以及自我身份认同的复杂情感。

首先,诗人表达了对于历史记忆的追寻与失落之感。通过“不见阳城驿,空吟昔人诗”的开篇,王禹偁展示了一种对过往文化遗产的怀念和对现实中已然消逝事物的无奈。其后的“谁改避贤邮,唱首元微之”则透露了对于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关注与敬仰。

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个人命运的波折。“路宿商山驿,一夕见嗟咨。”这里,“商山驿”成为诗人身世变迁的一个缩影,而“一夕见嗟咨”则表明了诗人对于个人的遭遇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下文中,王禹偁通过“所嗟阳道州,抗直贞元时”的叙述,再次强调了历史记忆与个人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题诗改驿名,格力何高奇”一句,则显示出诗人对于诗歌创作及其对现实世界影响力的自信和肯定。

最后,通过“乐天在翰林,亦和迁客词”的写法,王禹偁表现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而“遂使道州名,光与日月驰”则表明了诗人对文学作品能够传世、流芳百世的期望。

全诗通过对历史变迁的反思,以及个人命运与时代变化之间微妙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人文关怀。王禹偁以其独特的文学视角,不仅在追寻历史记忆中找到自我位置,也在个人体验与文化传承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为恶

明时巧言士,乱世佞倖郎。

佞倖惟苟且,巧言颇包藏。

为恶虽不同,同归于覆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乌啄疮驴歌

商山老乌何惨酷,喙长于钉利于镞。

拾虫啄卵从尔为,安得残吾负疮畜。

我从去岁谪商于,行李惟存一蹇驴。

来登秦岭又巉岭,为我驮背百卷书。

穿皮露脊痕连腹,半年治疗将平复。

老乌昨日忽下来,啄破旧疮取新肉。

驴号仆叫乌已飞,劘嘴整毛坐吾屋。

我驴我仆奈尔何,悔不挟弹更张罗。

赖是商山多鸷鸟,便问邻家借秋鹞。

铁尔拳兮钩尔爪,折乌颈兮食乌脑。

岂唯取尔饥肠饱,亦与疮驴复雠了。

形式: 古风

五哀诗.故太子中允知洛阳县颍公

洛阳富文彩,峭拔四子流。

提笔入广场,辞气干斗牛。

擢第在芸阁,言事触冕旒。

左降宰百里,道胜心无忧。

才高耻吏役,放荡不检脩。

起应贤良科,下笔不见休。

青宫尚淹恤,赤县且优游。

轻财粪土贱,高义云天浮。

悬磬任贫窭,盈樽长献酬。

知己彼何人,凤阁与鳌头。

推挽终不起,壮志将焉收。

晚年圯桥役,关市良可羞。

忽然为异物,寒草封一丘。

孀嫠应冻饿,交友谁寻求。

遗孙方稚齿,爽秀已遒遒。

皇天若有凭,必使光贻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五哀诗.故国子博士郭公

汾阳饱经术,赋性甚坦率。

在昔举神童,广场推杰出。

尚书诵在口,何论落自笔。

总角取科名,弱冠纡缨绂。

早佐湘阴幕,汉鼎入周室。

失志罢屠龙,佯狂遂扪虱。

周行亦黾勉,吏隐多放逸。

滑稽东方朔,图画王摩诘。

古文识科斗,奥学辨萍实。

字穷苍颉本,篆證阳冰失。

王绩醉为乡,伯伦居无匹。

俸钱乏一囊,宦路从三黜。

朱衣多不著,白发仍慵栉。

渐老羁旅年,方见升平日。

忽以伎术召,此意殊郁郁。

放口忤无须,何门求造膝。

遁逃终见捕,谴逐道中卒。

遗孤落闾阎,荒冢鸣蟋蟀。

手泽渐难求,谁家耀箱帙。

投吊焚此诗,九原应有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