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题为《四十咏》之十六,赞颂了名为“王山人叔承”的人物。诗中以“词苑”开篇,比喻文坛,点出王山人叔承在文坛的独特地位与才华。接着,“足肤立”、“独奇骨”描绘其出众的天赋与个性,暗示其在文学艺术上的非凡成就。
“有吐必匠心,往往自天发”两句,赞美王山人叔承的作品皆出自深思熟虑,且灵感如天赐一般,自然流露,不拘一格。这不仅是对其文学才华的高度评价,也体现了其作品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以此振侠声,所友必贤杰”则进一步阐述了王山人叔承在文坛的影响和声誉。他的作品不仅激发了人们的侠义情怀,还结交了一群同样才华横溢的朋友,共同推动了文坛的发展。
“贵者虽自贵,视之同毛发”一句,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王山人叔承对待权贵的态度,无论对方地位如何,他都视之如同草木一般,体现了其人格的高洁和对平等的追求。
最后,“一醉即陶然,相将向超忽”描绘了王山人叔承的生活态度,即使在饮酒后也能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快乐状态,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山人叔承个人特质、文学成就、社会影响以及生活态度的描绘,展现了其在明代文坛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