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安卿召除考功(其一)

秉节归来乍赐环,握兰高处自催班。

身趋地禁严凝上,名在湘清欸乃间。

万灶艰难宽国步,一星咫尺近天颜。

席前若问长沙事,只有深仁渗百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手持节杖归来的他突然被赐予环佩,身处高位的他自行安排行列。
他在严密的宫廷中谨慎行动,名声在清澈的湘江边回荡。
国家经历艰难,他的存在使步伐得以放宽,离皇上的位置虽近,却低调谦逊。
如果有人在宴席上询问长沙的事情,他只会以深厚的仁德浸润着百族百姓的回答。

注释

秉节:手持节杖,象征权力和忠诚。
乍赐环:突然被赐予环佩,表示地位提升。
握兰:兰花,比喻高洁的品行。
地禁:宫廷禁地,指皇帝周围。
湘清:湘江,湖南的象征,代表南方。
国步:国家的步履,指国家命运。
天颜:皇上的容颜,代指皇帝。
长沙事:指长沙地区的情况。
深仁:深厚的仁爱之心。
百蛮:泛指各地的少数民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为赵安卿被召回朝廷担任考功官而作的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赵安卿荣归的祝贺和对其新任职务的期待。首句“秉节归来乍赐环”描绘了赵安卿持节归来,仿佛得到了新的重任,象征着朝廷的信任。接着,“握兰高处自催班”暗示他将在高位上发挥重要作用,表现出对他的赞美。

“身趋地禁严凝上”写赵安卿将严格遵守朝廷规矩,显示出他的严谨和忠诚。“名在湘清欸乃间”则以湘水清澈的比喻,形容他的名声清白,仕途顺畅。接下来,“万灶艰难宽国步”表达了对国家繁重事务的忧虑,但也寄寓了赵安卿能够缓解国家困难的希望。“一星咫尺近天颜”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地位接近皇帝,责任重大。

最后,诗人以问答的形式表达祝愿:“席前若问长沙事,只有深仁渗百蛮。”如果有人询问他在长沙的政绩,只愿他的深沉仁德能惠及广大的百姓。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赞扬了赵安卿的才能,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送赵侍郎被召(其一)

大纛高牙古帅垣,甘泉人物帝王孙。

文如贺白尤寒素,政似龚黄更本原。

岁课未书先报政,诏封频趣定调元。

欲知惠爱今多少,水满长川月满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赵侍郎被召(其三)

忆昨东来护印章,又从此去饯朝装。

辛勤行李知身老,幸会依莲到骨香。

五十功名犹落寞,百千怀抱转荒唐。

而今亲见为霖雨,野草幽花特地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钱文季国博赴召(其二)

冲暑相迎慰寂寥,忍寒为别助萧条。

笑谈但喜频挥麈,梦想何尝到续貂。

已办犁锄供老圃,尚乘轺传托公朝。

班联若问官联旧,说与思归不自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首春课湖庄种植

买橘求杉答履端,尚虞霜雪重遮阑。

桃蹊上下全锄麦,梅岭中边杂艺兰。

钜竹栽成千百个,野花留取两三般。

生平只有田园乐,昼短还须秉烛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