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朱成伯见赠四首(其一)

三年转东南,足迹不得息。

新霜未压瘴,已畏贼马迫。

苍黄度岭去,山路枫叶赤。

慨然念平生,谬自有欣戚。

交游半鬼录,在者费相忆。

朱卿早闻道,一如见旧识。

新诗入要妙,如射已破的。

我行囊贮空,所至但四壁。

岂如投异县,忽枉和氏璧。

斯文得未丧,岂不系人力。

出门仰高山,此道如矢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的《答朱成伯见赠四首》之一,通过诗人的叙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友情、人生际遇以及文学艺术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篇“三年转东南,足迹不得息”,描绘了诗人长期在东南地区奔波忙碌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疲惫。接着,“新霜未压瘴,已畏贼马迫”两句,既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暗喻了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

“苍黄度岭去,山路枫叶赤”描绘了诗人穿越山岭的情景,枫叶的红色象征着秋天的成熟与收获,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下来的“慨然念平生,谬自有欣戚”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与反思,既有欢欣也有哀戚,展现了人生的多面性。

“交游半鬼录,在者费相忆”反映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即使朋友间的关系可能并不完美,但当他们离开时,仍会让人感到深深的思念。接着,“朱卿早闻道,一如见旧识”赞美了友人朱成伯的才华与品德,如同久别重逢的老友,令人欣喜。

“新诗入要妙,如射已破的”赞扬了朱成伯的新诗作品,比喻为箭射中靶心,既表现了诗作的精妙,也表达了诗人对其艺术成就的钦佩。

“我行囊贮空,所至但四壁”描述了诗人自身生活条件的简陋,与朱成伯的慷慨赠予形成对比,突显了友情的珍贵。

最后,“岂如投异县,忽枉和氏璧。斯文得未丧,岂不系人力。出门仰高山,此道如矢直”表达了诗人对文学艺术传承的重视,将友情比作和氏璧,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精神交流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以高山自比,象征着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而道路则如同箭矢一般笔直,寓意着坚定的信念与目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人生、艺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追求的执着态度。

收录诗词(1360)

吕本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字:居仁
  • 籍贯:寿州
  • 生卒年:1084- 1145

相关古诗词

答朱成伯见赠四首(其二)

我适苍梧野,君来洞庭岸。

相逢迫盗贼,一笑未得款。

欣然望眉宇,于我意自满。

天寒道路长,岁晚日晷短。

僧房肯再来,晴窗自妍暖。

形式: 古风

答朱成伯见赠四首(其三)

入林恐不远,入山恐不深。

城市有深远,不必在山林。

隋珠不自宝,岂在须渊沈。

断弦得遗谱,千载有知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答朱成伯见赠四首(其四)

昔在中朝时,每从贤俊游。

酒酣握手欢,预怀今日忧。

两经岭峤春,三度江湖秋。

朱卿抱奇节,好语忽见收。

我无济世策,君有活国谋。

相寻不相笑,夜光犹暗投。

道丧师友绝,宁有民不偷。

风波极浩渺,欲济能无舟。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连州行衙水阁望溪西诸山

峤南气常昏,终日如雾隔。

我来已经时,初不辨山色。

纷纷翳犯眼,默默悸动魄。

今晨忽晴快,如语见肝膈。

群峰插天青,野水恣意白。

深窥木杪静,细数鸟道窄。

天心岂无意,直欲慰北客。

才经盗贼扰,更脱瘴疠厄。

湖湘虽未定,势已初夏迫。

颇闻铁骑远,不复更追索。

我归当何时,俗事累千百。

便拟衡山前,今年饱新麦。

忧虑则未已,四海方逼仄。

群公献纳际,或肯任此责。

先当肃区夏,次用及蛮貊。

岂容肆蹂躏,岁必有大获。

天虽未悔祸,世岂无良策。

生人苟未尽,狐兔当有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