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即事(其一)

安晚闲身晚更安,蛩宵无梦落金鞍。

通心白发难为染,对面青编尽耐看。

多谢紫萸占老健,喜招黄菊伴秋寒。

江城借黓生轻暖,忽有鸣蛙却为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夜晚宁静,我悠闲度日,连梦境也少有,仿佛落在金鞍之上。
满头银丝,无法再染黑,朴素的书籍封面虽旧,却越看越耐人寻味。
感谢紫萸预示着年迈的健康,欣喜地邀请黄菊共度秋凉。
在这座江城,微寒中透出一丝温暖,忽然听到蛙鸣,却又意识到自己在履行公职。

注释

安晚:宁静的夜晚。
闲身:悠闲的生活。
蛩宵:秋夜。
金鞍:华丽的马鞍,比喻美好的生活。
通心:满头白发。
白发:银丝。
青编:旧书封面。
耐看:越看越有味道。
紫萸:象征长寿的植物。
老健:健康长寿。
黄菊:秋天的菊花。
秋寒:秋凉。
江城:江边的城市。
黓:阴暗,这里指微寒。
轻暖:微弱的温暖。
鸣蛙:蛙声。
为官:履行公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的《九日即事(其一)》。诗中,诗人以悠闲的心态描绘了晚年的安逸生活。首句“安晚闲身晚更安”,表达了诗人对晚年宁静生活的满足,夜晚更是感到安心。次句“蛩宵无梦落金鞍”,通过写深夜无梦,暗示了心境的平静,连梦境中的热闹都已远离。

第三句“通心白发难为染”,形象地写出诗人满头白发,岁月的痕迹难以改变,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第四句“对面青编尽耐看”,则以书籍为伴,表明诗人喜好阅读,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

第五句“多谢紫萸占老健”,紫萸象征长寿,诗人感谢它带来了健康,表达对老年的积极态度。第六句“喜招黄菊伴秋寒”,以菊花的坚韧与秋寒共处,寓意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最后一句“江城借黓生轻暖,忽有鸣蛙却为官”,诗人身处江城,夜晚的微凉中感受到一丝温暖,而蛙鸣声在这一刻似乎也带给他官场的意象,可能暗指他在官场中找到了新的寄托或责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恬淡与自得,以及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收录诗词(351)

郑清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 字:德源
  • 籍贯: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176—1251

相关古诗词

九日即事(其三)

童孙竞爽祝鸡翁,点勘凡将句读中。

戏指丈兄誇少壮,懒推庚甲问雌雄。

穷秋对展三更月,迥夜传呼万窍风。

逗晓东窗相管领,举头滟滟日车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三月末泛湖

半晴阴更重,乍煖冷犹争。

坠叶蒲芽缀,新莼荇面生。

钟声带雨涩,帆力贮风横。

客至双飞鹤,归欤茗可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上清宫(其二)

上清山腹正便便,剩纳风光似辋川。

晓雨洗开新绿岸,晚霞蘸出嫩红天。

鞭浮野竹数茎笋,叶俯秋荷几柄莲。

不是西湖最佳景,更于何处著癯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小轩偶成

斋馀宴坐息深深,万法皆闲境会心。

轻浪飐荷珠溜玉,晴曦穿竹翠笼金。

岸头舟楫人归语,槛外菰蒲鸟去音。

谩说陶车并谢屐,如如不动胜登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