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送赵知县二首(其二)

别离底处最堪怜,君上吴船我蜀船。

从此相思真万里,重来何止又三年。

司州刺史髭如戟,国子先生瘦似椽。

二子有情须问讯,为言重九向西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离别之时最为让人伤感,你乘上吴地的船我则在蜀地的舟。
从此思念的距离真是万里之遥,再次相见不知要等到何时,恐怕不止三年。
司州刺史的胡须像戟一样威武,国子先生清瘦得如同屋椽一般。
你们两人若是有情谊,务必互相问候,告诉他们重阳节我要去往西川。

注释

别离:分离。
堪怜:令人怜悯。
吴船:吴地的船只。
蜀船:蜀地的船只。
相思:深深的思念。
真万里:实际距离很远。
何止:岂止。
三年:三年时间。
司州刺史:官职名,地方长官。
髭:胡须。
戟:古代兵器,此处形容胡须粗硬。
国子先生:学官名,此处指学问渊博的人。
瘦似椽:形容人清瘦如屋中的木椽。
有情:有深厚的感情。
问讯:询问消息。
重九: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西川:古地区名,今四川省一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江陵送赵知县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人以别离之情为切入点,表达了对友人赵知县的深深挂念。"别离底处最堪怜"一句,直接点出离别的伤感,"君上吴船我蜀船"描绘了两人分别乘船离去的情景,暗示了距离之遥和旅途的艰辛。

"从此相思真万里"进一步强调了分离后相思之苦,"重来何止又三年"则预示着未来漫长的等待,表达了诗人对再次相聚的期盼遥不可及。接下来的两句"司州刺史髭如戟,国子先生瘦似椽"通过比喻,形象地刻画了赵知县在外任职的辛劳,以及诗人对他的担忧和关心。

最后,诗人嘱咐赵知县在重阳节时向西川问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生活的关切。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离别的感慨。

收录诗词(1487)

项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陵送赵知县二首(其一)

万壑千岩相送时,灵星小雪上丰颐。

南云北梦重分首,扑漉繁霜满瘦髭。

功业向来真自许,头颅今日遂如斯。

英雄老大无人识,足扣双舷只自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江梅

千林憔悴独含春,笑倚黄昏未识颦。

红小粉疏烟幂幂,影低香远水粼粼。

从教雪路宁愁冷,遮莫茆檐可怕贫。

欲问横枝缘底瘦,似无如有最禁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江梅蜡梅同赋

淡白轻黄著绛跗,截肪蒸栗玉肌肤。

品题道骨谁高下,著莫清香似有无。

野服黄冠离世士,缟裙瑶佩列仙儒。

春风底处无红紫,谁肯冲寒到玉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约同行至浯溪作重九

九日明朝是,三浯自古高。

地能供此景,天亦念吾曹。

溪上风宜帽,山中菊可醪。

病夫虽不饮,短发却堪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