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题方圆庵

比物曾闻知姓名,树间斛悬林百升。

此庵外圆似盂覆,其地中方如镜平。

善不近名真有道,高非绝俗更幽情。

会当目击维摩老,端作毗耶问法行。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次韵题方圆庵》。诗中描绘了一座庵堂的独特形状和环境,以及对庵中修行者的赞美与向往。

首联“比物曾闻知姓名,树间斛悬林百升”,以类比的手法,将庵堂比作熟知其名的物体,树间的斛(量器)悬挂于林中,形象地描绘了庵堂周围环境的清幽与自然之美。

颔联“此庵外圆似盂覆,其地中方如镜平”,进一步具体描述庵堂的外观与地面的平整,如同覆着的盂(古代盛水器)一般圆润,地面则平坦得如同镜子,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颈联“善不近名真有道,高非绝俗更幽情”,赞扬庵中修行者不追求名声,却真正掌握了修行之道;他们远离世俗,内心充满深邃的情感,表达了对这种高尚品质的敬仰。

尾联“会当目击维摩老,端作毗耶问法行”,表达了诗人希望亲自见到这位高僧,学习他的智慧与法行的愿望,体现了对佛法的虔诚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庵堂的自然美、建筑特色以及其中修行者的精神境界,传递出对禅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赠许彦周宣教游岳彦周参机道者

一幅纱巾九节筇,翛然生计似庞公。

孤云野鹤登空去,万壑千岩堕笑中。

岣嵝晴披应独往,懒瓒醉卧与谁同。

遥知勘破痴禅老,想见临机面发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游南岳

天迥游丝百尺轻,水寒时觉縠纹生。

琢磨佳句输吾弟,文点春眠付老兄。

山寺独来无一事,竹轩相对有馀清。

永怀东院成千古,寂子难忘叔侄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彦周见寄二首(其一)

诗先春色附湘船,来与幽人结净缘。

句好空惊碧云合,韵高疑在白鸥前。

君应归诵陶彭泽,我亦南寻率子廉。

想见江头同握手,采茶时节雨馀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次韵彦周见寄二首(其二)

归思啼禽日夜催,宝书临罢意徘徊。

榆钱满地买春去,岳色渡江排闼来。

行乐风光清梦晓,卧披烟雨曲屏开。

兴来敏速诗千首,落笔人惊挟怒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