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舍弟佶班韦二员外秋苔对之成咏

每看苔藓色,如向簿书闲。

幽思缠芳树,高情寄远山。

雨痕连地绿,日色出林斑。

却笑兴公赋,临危滑石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的秋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和内心的情感寄托。"每看苔藓色,如向簿书闲"表达了诗人对于苔藓覆盖的岩石、古树等自然景物的频繁观赏,仿佛在翻阅古籍一般悠然自得。这两句通过对比,传递出一种宁静与安逸的情感体验。

接着"幽思缠芳树,高情寄远山"则表达了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产生的深邃思想和高洁情操。"幽思"指的是深沉复杂的情思,而"缠芳树"则是这些情思缭绕于心的象征;"高情"意味着高尚的情感,而"寄远山"则是在说诗人将这份高贵的情怀寄托于远处的山峰。

下面两句"雨痕连地绿,日色出林斑"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雨痕"指的是雨后的迹象,即雨水渗透大地后留下的湿润痕迹,"连地绿"则形容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意;"日色出林斑"则是说阳光透过树梢映照在林间,形成一片斑驳陆离的光影。

最后两句"却笑兴公赋,临危滑石间"似乎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适其安的情怀。"却笑"表示诗人对某种事物或情境持有轻松愉悦的态度;"兴公赋"可能是指古代文人兴致勃发时所作之赋,这里则用来形容诗人的心境;"临危滑石间"则是一种比喻,用险峻的山路和流水不息的石块来象征着诗人在动荡不安的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的领悟以及个人情感和哲理的深沉寄托。

收录诗词(15)

包何(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阎伯均宿道士观有述

南国佳人去不回,洛阳才子更须媒。

绮琴白雪无心弄,罗幌清风到晓开。

冉冉修篁依户牖,迢迢列宿映楼台。

纵令奔月成仙去,且作行云入梦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江上田家

近海川原薄,人家本自稀。

黍苗期腊酒,霜叶是寒衣。

市井谁相识,渔樵夜始归。

不须骑马问,恐畏狎鸥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和孟虔州闲斋即事

古郡邻江岭,公庭半薜萝。

府僚闲不入,山鸟静偏过。

睥睨临花柳,栏干枕芰荷。

麦秋今欲至,君听两岐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和苗员外寓直中书

朝列称多士,君家有二难。

贞为台里柏,芳作省中兰。

夜宿分曹阔,晨趋接武欢。

每怜双阙下,雁序入鸳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