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怀新筠州杨秘监寄赠八绝兼桂隐茶(其七)

诸子分镳不待鞭,愈怜肥犬满人前。

何须妙处趋庭说,心学乘閒尽底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各个弟子无需催促,就已经各自努力,特别是那些肥胖的狗在人们面前显得更加惹人怜爱。
哪里还需要详细解说那些精妙之处呢?在闲暇时,心学的道理已经充分传授了。

注释

诸子:弟子们。
镳:马嚼子,比喻各自独立。
鞭:鞭策。
怜:怜爱。
肥犬:肥胖的狗,比喻有才华的人。
妙处:精妙之处。
趋庭:向父母请教,此处指学习。
心学:儒家的心性之学。
乘閒:趁着空闲时间。
尽底传:充分传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镃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诗中的“诸子分镳不待鞭”指的是教育弟子的方法,不需要严厉的惩罚,只需耐心指导即可。这一句寓意深刻,反映了诗人主张以宽容和理解去对待学生。

接着,“愈怜肥犬满人前”则是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身边的人或事物都充满了爱惜之心。这里的“肥犬”通常象征着温顺、无害的事物,所以诗人的情感是细腻而深沉的。

再看“何须妙处趋庭说”,这句流露出诗人对知识交流的渴望和急切,他认为没有必要在华丽的言辞中寻找知识的传递,直接、真诚的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心学乘閒尽底传”则揭示了诗人的教育理念,即通过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来传承内在的心学,强调了教育的实用性和深刻性。这里的“心学”可能指的是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强调用内心的修养去指导外部行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教育和知识传承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对生活中细微之处都充满关怀的态度。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有怀新筠州杨秘监寄赠八绝兼桂隐茶(其八)

茗芽封去且随书,林下多惭好物无。

鼻孔撩天犹得在,却须持赠竹香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杂兴(其三)

细读南山扣角歌,机锋投处几曾多。

道人不踏门前路,敝帚其如自爱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杂兴(其一)

迢遥秦陇旧家山,百万貔貅拥节还。

读尽一编时自许,西风吹梦玉门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次韵吕浩然四首(其四)

天然风景异人为,门外南湖不姓西。

指日芙蓉盛行发,何须出郭看苏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