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第一枝.春晓荡舟三桥看柳色

翠抹妆浓,清灯影瘦,好山迎我先笑。

一篙花外轻回,认得去年芳草。

东风破梦,强扶起、腰肢低袅。

听杜鹃、频唤春归,不解春归犹早。

须自惜、瘦容婉妙。还自把、黛眉暗扫。

嫩阴压住杨花,瞒却燕莺分晓。

漫天飞起,恐竟把、佳人催老。

待春痕、它日飘零,只有乱萍知道。

形式: 词牌: 东风第一枝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殷秉玑的《东风第一枝·春晓荡舟三桥看柳色》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晨景象。开篇“翠抹妆浓,清灯影瘦”以女子妆扮的细腻比喻柳树在春风中的翠绿与灯光下柳条的柔美,形象地展现了柳色的清新与娇媚。"好山迎我先笑"则赋予了山水以人的情感,增添了画面的亲切感。

接下来,“一篙花外轻回,认得去年芳草”描述了诗人轻舟荡漾,回忆起去年的旧游之地,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往昔美好记忆的怀念。“东风破梦,强扶起、腰肢低袅”通过写柳枝随风摇曳的姿态,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听杜鹃、频唤春归,不解春归犹早”借杜鹃鸟的啼声唤起人们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深刻理解。“须自惜、瘦容婉妙”是对柳树虽经风雨但仍保持优美姿态的赞美,也寓言了诗人对自身青春的珍视。

“还自把、黛眉暗扫”进一步将柳树拟人化,描绘其仿佛在自我打扮,暗示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嫩阴压住杨花,瞒却燕莺分晓”则描绘了柳树荫蔽下的宁静与春意盎然,连燕莺也被瞒过,不知晓黎明的到来。

最后,“漫天飞起,恐竟把、佳人催老”以夸张手法表达对时光流逝的忧虑,担心美好的春光会过快消逝,使人衰老。“待春痕、它日飘零,只有乱萍知道”以柳絮飘零象征春去无痕,只有漂泊不定的浮萍能见证这变迁。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柳色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岁月流转的深沉感慨。

收录诗词(34)

殷秉玑(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合欢带.张丽华镜

月明飞下瑶天。喜圆晕、尚依然。

金粉南朝消欲尽,剩菱花、还伴婵娟。

春山索笑,秋波对语,心事先传。

看君王、比肩双坐,桂宫人影如仙。

画楼结绮靓妆妍。是灯前。是花前。

一梦繁华酣未醒,早琼魂、化了飞烟。

残脂艳井,清歌玉树,记否当年。

照佳人、玉容香颈,可曾还照旧河山。

形式: 词牌: 合欢带

长亭怨慢.夕阳

看一角高楼红晕。望断遥天,画栏偷凭。

柳外长虹,艳魂早已化秋冷。落花三径。

吹不去春风影。万古此茫茫,算多少英华消尽。

重认。已孤村不见,只见远山明净。

几番雨过,又小小新蟾相映。

最愁是、一纤匆匆,共荒渡、片帆刚趁。

正鸦背归来,馀恨人间犹剩。

形式: 词牌: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柳如是小印

怅人已玉楼仙去。片石多情,人间留取。

两字笤华,阿谁镌出篆文古。绸缪花乳。

料印遍簪花谱。玉指记秋风,当红豆相思摩抚。

香墓。傍荒庄拂水,只剩蘼芜盈路。妆楼如故。

问老去尚书在否。

更欲问、芳姓谁传,借垂柳、春时飞絮。

甚私记双描,不似鸳鸯相聚。

形式: 词牌: 长亭怨慢

摸鱼子.送秋

看愁云、半天飞起,吹来离绪萦绕。

楼头消瘦垂杨影,拖入夕阳低照。残叶少。

还怨煞、飘零都被西风扫。无端别了。

把蕉叶裁笺,芦枝作管,且写饯秋稿。

江皋外,新雁曾经带到。而今归也偏早。

长亭一路追寻去,剩有冷风衰草。秋易老。

最怕是、霜砧偏近寒闺捣。清樽已杳。

只败箨催行,哀笳促别,料理放归棹。

形式: 词牌: 摸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