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封道中三绝(其一)缑山祠

飞仙不返周王子,重阜相连少室孙。

夜静笙声兼鹤下,回看惟有故山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翻译

神仙不再返回周王的子孙,
重叠的山峰连接着少室山的后裔。

注释

飞仙:指传说中的仙人。
周王子:古代周朝的王子。
重阜:重重叠叠的山峰。
少室孙:少室山的后代,这里可能象征着山的延续。
夜静:夜晚寂静无声。
笙声:竹制的吹奏乐器声音。
鹤下:鹤从空中降落。
回看:回头望去。
故山:故乡的山,或指诗人熟悉的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登封道中三绝(其一)缑山祠》。诗人以飞仙和历史传说为引,描述了路过缑山祠时的景象。"飞仙不返周王子"暗指缑山与仙人的关联,提及周王子可能是指周灵王的太子晋,他据说曾在此地成仙。"重阜相连少室孙"则描绘了嵩山(包括少室山)连绵起伏的山势,暗示着自然的壮观。

"夜静笙声兼鹤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夜晚的寂静中,笙乐飘荡,伴随着仙鹤的降临,增添了超凡脱俗的氛围。"回看惟有故山存"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留恋,以及对故乡或过去的回忆,使得全诗充满了怀旧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历史和自然的敬畏与感慨。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封道中三绝(其二)轩辕道

青山欲上疑无路,涧道相萦九十盘。

东望嵩高分草木,回瞻原隰涌波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登郡谯偶见姜应明司马醉归

苍然莫色映楼台,江市游人夜未回。

何处酒仙无一事,肩舆鼾睡过桥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答吴和二绝(其二)

惯从李叟游都市,久伴蓝翁醉画堂。

不似苏门但长啸,一生留恨与嵇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答吴和二绝(其一)

三间浰水小茅屋,不比麻田新草堂。

问我秋来气如火,此间何事得安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