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寂寂星坛长绿苔,井边橘老又重栽。
城头依旧东楼在,未见当时鹤再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意境。"寂寂星坛长绿苔",开篇即以静谧的星坛和茂盛的苔藓设定了一个时间久远、环境僻静的场景。接着"井边橘老又重栽",井旁的橘树年岁已高,又重新种植,这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循环更新,也暗示着人间世事的更迭。"城头依旧东楼在",城头上的东楼仍然存在,但与过去相比,已经显得孤独和空旷。最后"未见当时鹤再来",这句话通过没有再次出现的鹤,强化了时间流逝、美好事物难以复返的主题。
诗中蕴含着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无常的哀愁。语言简洁而深远,每个字眼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意象,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不详
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羽节云旌事已空,旧庵今在最高峰。
拂坛不见当时竹,系马犹存旧日松。
空山夜雨鬼神愁,怪石层崖虎豹忧。
鸟道不通车马到,只供衲子羽人游。
瘴山蛮岭斗嵯峨,高可跻登不可磨。
万岫千岩皆阘茸,一峰孤秀不如多。
人世哓哓已不根,更堪顽石亦纷纷。
何如缄口藏长舌,道路如今已厌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