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蕊珠宫里小仙娃,暂别椒房抑翠华。
底事尘缘犹未断,谪来人世作名花。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绿萼梅在蕊珠宫中的仙姿,以及它与人间世界的微妙联系。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蕊珠宫”这一神话中的仙境意象,将绿萼梅比作小仙娃,暗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通过“暂别椒房抑翠华”,不仅展现了绿萼梅短暂离开仙境的情景,也暗含了它与人间世界的某种缘分未尽。
“底事尘缘犹未断,谪来人世作名花。”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揭示了绿萼梅与人间的不解之缘。诗人似乎在问:为何绿萼梅与尘世的缘分仍未完全割断?它为何要降生为人世间的一朵名花?这种疑问中蕴含着对生命轮回、缘分深浅的哲思,同时也表达了绿萼梅在人间绽放时的独特魅力和命运的神秘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绿萼梅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美丽的外在形象,更深入探讨了其与人间世界的复杂关系,以及生命存在的深层意义,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刻的思想洞察力。
不详
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自号瀛洲洲客、,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官庭把酒送行人,对雪看花值早春。
杜老飘零头白尽,底须朝夕苦催人。
侬家老树临书屋,清夜看花眼不眠。
残雪半霄寒月上,暗香和影度疏檐。
旋摘冰英带雪餐,清归齿颊不知寒。
屈平若解知风味,未必专心嗜菊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