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感秋》。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个人生命无常的感慨。
"商气飒已来,岁华又虚掷" 这两句写出了秋天的到来,以及时间飞逝带来的无奈。"商气"指的是秋天的凉意,"岁华"则象征着年华的流逝,通过"虚掷"一词强调了时间无法挽留。
接下来的两句"朝云藏奇峰,暮雨洒疏滴" 描述了一日之间自然界的变化,云和雨都是秋天常见的景象,这里通过它们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几蜩嘿凉叶,数蛩思阴壁" 这两句则聚焦于昆虫世界,它们在秋天也感受到了凉意和生存的忧虑。"几蜩"指的是少量的蝉,而"数蛩"则是频繁地计数着蟋蟀,这些昆虫都在寻找避寒的地方,反映出它们对环境的敏感。
"落日空馆中,归心远山碧"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归属感的渴望。"落日"描绘出了时间流逝的景象,而"归心"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昔人多秋感,今人何异昔" 这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和现在人们对秋天感伤情怀的一种共鸣。"昔人"指的是古人,而"今人"则是指代自己,这里强调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秋天的共同感受。
"四序驰百年,玄发坐成白" 这两句诗则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生理变化。"四序"即春夏秋冬,"驰百年"指的是岁月匆匆,而"玄发"则是形容头发变白的过程,这些都是老龄化的象征。
"喧喧徇声利,扰扰同辙迹" 这两句诗中使用了拟声词来描绘声音,传达出一种急促和不安的氛围。这可能是对人生疾逝的一种比喻。
最后两句"傥无世上怀,去偃松下石" 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俗、归隐山林的心态。"傥无"意味着没有什么牵挂,而"去偃"则是放弃或者抛弃的意思,这里的"松下石"可能象征着一种安宁和平静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时光易逝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