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日廿四日,携儿辈游村市,寄子乔

贫居远郊外,村市小溪口。

除寒物象新,丰年人气厚。

鸡犬扰衢巷,烟火暖榆柳。

祀灶须白饧,馈岁贵黄韭。

提携前村稚,伛偻东家叟。

煖帽宽布裘,跨驴越陇亩。

长者引我前,少者逐我后。

最幼不能行,佃客强之负。

出门眺平野,残雪耀林薮。

相逢少衣冠,三五乡邻友。

儿童得所欲,吾亦视寡有。

未夕忻然归,斜阳挂茅牖。

托处既休暇,乘兴皆其偶。

念子在边城,出入慎闲守。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展现了腊日时节,诗人携儿辈游村市的情景。开篇“贫居远郊外,村市小溪口”,点明了地点和环境,远离尘嚣,宁静而质朴。接着“除寒物象新,丰年人气厚”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和人们的欢愉气氛,表现了冬去春来、丰收年的喜悦。

“鸡犬扰衢巷,烟火暖榆柳”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热闹与温馨,“祀灶须白饧,馈岁贵黄韭”则体现了地方风俗和节日的特色。“提携前村稚,伛偻东家叟”描绘了老少同乐的和谐场景,“煖帽宽布裘,跨驴越陇亩”则展示了人们出行的朴素与自在。

“长者引我前,少者逐我后”表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最幼不能行,佃客强之负”虽有无奈,但也体现了邻里间的互助。“出门眺平野,残雪耀林薮”描绘了冬末春初的景色,“相逢少衣冠,三五乡邻友”则展现了淳朴的乡间友情。

最后“儿童得所欲,吾亦视寡有”表达了诗人对孩子们快乐的满足感,“未夕忻然归,斜阳挂茅牖”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温馨,“托处既休暇,乘兴皆其偶”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念子在边城,出入慎闲守”则流露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关怀。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同时也蕴含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是一首充满温情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383)

李宪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得赵玉文书,即寄玉文

一纸凭谁寄,离愁岁月多。

清贫还似昔,衰老近如何?

春草漫漫路,晴川杳杳波。

无因重握手,盛事日消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题画扇,赠单太守归田(其一)

钓游几处尚依依,城郭斜阳春草菲。

五马归来头似雪,青山不改故人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题画扇,赠单太守归田(其二)

不须重枉使君车,记取东皋暮雨斜。

扇底写来风景似,小楼深处是吾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王熙甫考功,自都门索画,为模王司农笔,并题此诗

麓台于为画,力将时俗矫。

当时虞山王,举世竞传宝。

先生下视之,值不一钱少。

念子岩穴士,学诗用此道。

常恐古人诃,不顾俗情恼。

别我今一载,离梦山川绕。

搦毫思其人,拟此娄东老。

自然性情合,投赠惬素抱。

独行古不容,冲襟良难保。

勉旃善所守,慎勿学为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