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春日》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徐柏龄所作。诗中描绘了春日里自然界的宁静与生机,以及对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
首句“风声起松末,窈若万壑深”,以风声起于松梢,营造出一种深远幽静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万山之中,引人遐想。接着,“谁谓市井喧,遂无天地心”一句,对比强烈,将繁华喧嚣的市井生活与天地间的大美相对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反思。
“可惜天桃花,不言萎空林”则通过描述天桃花的凋零,暗喻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尊重与惋惜之情。“明年纵复开,颜色不如今”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主题,预示着即使明年花儿再开,其色泽与当年相比已大不如前,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物事的变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