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黄金台送屠田叔转运使赴京

燕山日落悲风起,百尺高台留故址。

满地狐踪丘陇间,千金马骨荆榛里。

至今行客说燕昭,爱士高风久寂寥。

侵阶碧草空留色,翳土黄金已尽销。

我家定鼎都燕蓟,正是黄金台上地。

万里星槎上汉来,诸侯露冕朝天至。

台前贤士集如云,拄笏弹冠谒圣君。

阳气自生吹黍谷,英雄岂说乐将军。

屠君拥传辞闽海,自有高才轻郭隗。

休叹盐车上太行,何须吊古登寒垒。

至尊侧席正求才,太室明堂日日开。

白璧虞卿先拜赐,黄金宁用筑空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名为《分得黄金台送屠田叔转运使赴京》,通过描绘黄金台的历史遗迹和周围环境,以及对古代燕昭王爱士之举的追忆,展现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尊重的主题。

首句“燕山日落悲风起”,以日落时分的悲凉景象为背景,引出黄金台这一历史遗迹。接着,“百尺高台留故址”点明了黄金台的位置,同时暗示了其历史的悠久与重要性。随后,“满地狐踪丘陇间,千金马骨荆榛里”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黄金台周围的环境已经荒废,昔日的繁华不再。

“至今行客说燕昭,爱士高风久寂寥”表达了对燕昭王爱才之举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社会缺乏类似精神的感慨。“侵阶碧草空留色,翳土黄金已尽销”进一步描绘了黄金台的荒凉景象,碧草虽绿,但黄金已逝,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落寞。

“我家定鼎都燕蓟,正是黄金台上地”强调了黄金台所在之地的重要性,暗示了这里曾是人才汇聚之地。“万里星槎上汉来,诸侯露冕朝天至”描绘了古代人才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的情景,体现了黄金台作为人才高地的地位。“台前贤士集如云,拄笏弹冠谒圣君”则直接赞美了黄金台作为人才聚集之所的荣耀。

最后,“阳气自生吹黍谷,英雄岂说乐将军”通过自然界的生机与英雄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人才成长与发挥作用的期待。“屠君拥传辞闽海,自有高才轻郭隗”赞扬了屠田叔这样的杰出人才,即使远赴他乡,也依然保持着谦逊和尊重人才的态度。“休叹盐车上太行,何须吊古登寒垒”鼓励人们不要因困难而气馁,表达了对人才的敬重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至尊侧席正求才,太室明堂日日开”表达了对当今统治者渴求人才的肯定,以及对人才施展才华的期待。“白璧虞卿先拜赐,黄金宁用筑空台”则以古代故事结尾,强调了对人才的重视,即使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也要尽力提供支持和机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金台及其历史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燕昭王爱士之举的怀念,以及对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呼吁,展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希望。

收录诗词(1649)

徐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刘松年溪阁纳凉小景

谁家亭馆临溪渚,四面苍崖夹平楚。

树色溪声白昼寒,行天赤日无炎暑。

宾主相看礼数忘,笔床茗碗对垆香。

图中清福难消受,愿借虚亭半日凉。

形式: 古风

题高漫士晚阁溪云图

主人爱溪还爱云,去年走谒武夷君。

九曲溪流太清泚,千峰云气何氤氲。

幔亭得预曾孙宴,归带白云千万片。

天风倏忽下蓬瀛,吹散长空成组练。

漫士何年写此图,一溪云气长模糊。

恍疑接笋峰前见,还记天游顶上居。

一别溪头峰六六,经年不举看云目。

愿学宗生作卧游,画图一见心能足。

形式: 古风

题春山积雨图

元章不作房山死,谁写云山缣素里。

耳畔如闻滴沥声,眼中似见岚烟起。

浓云朦?树无根,涧水奔流野色昏。

竟日风霾浑失昼,行人何处辨孤村。

画图如此虽堪惜,莫贮囊中珍十袭。

只恐时时风雨来,生绡一幅淋漓湿。

形式: 古风

送闵寿卿隐武夷

世人游武夷,往往思卜宅。

一出清溪谢白云,山灵无计留双屐。

始信人间事可哀,幔亭佳宴不重开。

浮生只爱红尘老,人世难逃白发催。

怜君弃家经几载,服食还丹颜未改。

已识仙都注有名,尚疑遗蜕函犹在。

自入闽天誓不还,因缘合在武夷山。

独携一杖千峰里,閒放孤舟九曲间。

此山元是神仙窟,接笋天游双崒嵂。

玉女妆残峰顶霞,金鸡叫落滩头月。

君今筑室此中居,永绝尘缘与世疏。

回视形骸同粪土,能将神气返空虚。

我也行年三十几,半生踪迹多城市。

入药空烧九转红,著书枉识关门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身期伴赤松游。

何时重预曾孙宴,同醉仙人十二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