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春山积雨图

元章不作房山死,谁写云山缣素里。

耳畔如闻滴沥声,眼中似见岚烟起。

浓云朦?树无根,涧水奔流野色昏。

竟日风霾浑失昼,行人何处辨孤村。

画图如此虽堪惜,莫贮囊中珍十袭。

只恐时时风雨来,生绡一幅淋漓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题春山积雨图》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描绘了一幅春山在积雨中的景象,充满了诗意与意境。

诗中开篇“元章不作房山死,谁写云山缣素里”,以一种超脱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赞美。元章,这里可能是指宋代著名画家米芾,房山则指其名作《房山集》,诗人借以表达对自然山水之美的追求和对艺术创作的渴望。接下来,“耳畔如闻滴沥声,眼中似见岚烟起”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春雨绵绵、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浓云朦?树无根,涧水奔流野色昏”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浓密的云雾遮蔽了树木的根部,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朦胧而神秘;而奔腾的涧水则为这幅画增添了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接着,“竟日风霾浑失昼,行人何处辨孤村”两句,通过描述连日的风雨使得白昼变得模糊不清,行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辨认远处的村落,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压抑感和孤独感。

最后,“画图如此虽堪惜,莫贮囊中珍十袭。只恐时时风雨来,生绡一幅淋漓湿。”诗人表达了对这幅画作的珍惜之情,同时又担心它会因风雨侵袭而受损。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作品的爱护,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和担忧。

综上所述,《题春山积雨图》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成功地将春山在积雨中的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艺术、自然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649)

徐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闵寿卿隐武夷

世人游武夷,往往思卜宅。

一出清溪谢白云,山灵无计留双屐。

始信人间事可哀,幔亭佳宴不重开。

浮生只爱红尘老,人世难逃白发催。

怜君弃家经几载,服食还丹颜未改。

已识仙都注有名,尚疑遗蜕函犹在。

自入闽天誓不还,因缘合在武夷山。

独携一杖千峰里,閒放孤舟九曲间。

此山元是神仙窟,接笋天游双崒嵂。

玉女妆残峰顶霞,金鸡叫落滩头月。

君今筑室此中居,永绝尘缘与世疏。

回视形骸同粪土,能将神气返空虚。

我也行年三十几,半生踪迹多城市。

入药空烧九转红,著书枉识关门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身期伴赤松游。

何时重预曾孙宴,同醉仙人十二楼。

形式: 古风

送俞本之山人还金昌

满径黄花桑落酒,送客关门折衰柳。

涉世空怀失路悲,干时自乏谭天口。

片刺侯门不得通,桂薪玉粒哭途穷。

半年逆旅貂裘敝,一剑飘然马首东。

劝君休下杨朱泪,客里秋风易憔悴。

伏枕愁为越国吟,吹箫归向吴门醉。

此日诸侯厌布衣,可怜穷达世情非。

君归莫叹行装薄,多少空囊人未归。

形式: 古风

忆昔行题友人小像

少年携手同行乐,我甫胜冠君总角。

岁月悠悠去不还,眼前风景犹如昨。

此日看君新画图,神情虽是颜容殊。

所嗟童稚尚如此,莫怪故人成老夫。

我也半生甘落魄,君亦胡为恋丘壑。

高举犹怀鸿鹄心,待时且作龙蛇屈。

旧事经今二十秋,披图空感昔时游。

与君相见且饮酒,莫遣青铜催白头。

形式: 古风

都门送吴允兆还吴兴

燕山三月杨柳新,别酒一杯送故人。

故人仗剑意慷慨,仰天大笑辞平津。

我唱骊驹君驻马,送君半是穷交者。

暮角凄凉起驿楼,春云惨淡生原野。

酒阑歌罢马频嘶,千里征途望霅溪。

独有王孙归未得,天涯空叹草萋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