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叶黄/忆王孙(其一)唐腔也,为伯南赋早梅,复和韵

冰溪疏影竹边春。翠袖天寒炯暮云。

雪里精神澹伫人。隔重门。宝粟生香玉半温。

形式: 词牌: 忆王孙

翻译

冰溪旁稀疏的竹影中透出春天的气息。
在寒冷的天气里,她穿着翠绿的衣袖,眼神明亮如傍晚的云彩。

注释

冰溪:清澈的溪流。
疏影:稀疏的影子。
竹边:竹林旁边。
春:春天。
翠袖:绿色的衣袖。
天寒:寒冷的天气。
炯暮云:明亮如傍晚的云。
雪里:在雪中。
精神:神态。
澹伫:淡然而立。
人:人。
隔重门:隔着重重门户。
宝粟:珍贵的谷物,可能指小米。
生香:散发香气。
玉半温:玉质物品半温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冰溪边竹影婆娑的美丽图景。"冰溪疏影竹边春"一句,通过对寒冷溪水旁竹影的描写,传递出早春时节的生机和静谧之感。而"翠袖天寒炯暮云"则透露出诗人在这个季节中感受到的清冷与孤独,"翠袖"指的是衣袖,而这种细腻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情趣。"雪里精神澹伫人"一句,把人的精神状态和雪中的宁静相联系,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超然物外的心境。

"隔重门"则是从室内向外观察,重门背后是一种封闭与隐秘的空间,与前面的自然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两句"宝粟生香玉半温",通过对室内花香和玉石温度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质感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室内空间的对比,以及对色彩、气味和温度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早春时节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观察。这不仅是一幅画面,更是诗人心境的一种映射。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卷珠帘/蝶恋花.寿

祥景飞光盈衮绣。流庆昆台,自是神仙胄。

谁遣阳和放春透。化工重入丹青手。

云璈锦瑟争为寿。玉带金鱼,共愿人长久。

偷取蟠桃荐芳酒。更看南极星朝斗。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夜游宫

半吐寒梅未拆。双鱼洗、冰澌初结。

户外明帘风任揭。拥红炉,洒窗间,闻霰雪。

比去年时节。这心事、有人忺说。斗帐重熏鸳被叠。

酒微醺,管灯花,今夜别。

形式: 词牌: 夜游宫

宝鼎现.筠翁李似之作此词见招,因赋其事,使歌之者想像风味,如到山中也

山庄图画,锦囊吟咏,胸中丘壑。

年少日、如虹豪气,吐凤词华浑忘却。

便袖手、向岩前溪畔,种满烟梢雾箨。

想别墅平泉,当时草木,风流如昨。

瘦藤闲倚看锄药。双芒鞋、雨后常著。

目送处、飞鸿灭没,谁问蓬蒿争燕雀。

乍霁月、望松云南渡,短艇敧沙夜泊。

正万里青冥,千林虚籁,从渠缯缴。

携幼尚有筠丁,谁会得、人生行乐。

岸帻纶巾归去,深户香迷翠幕。恐未免、上凌烟阁。

好在秋天鹗。念小山丛桂,今宵狂客,不胜杯勺。

形式: 词牌: 宝鼎现

念奴娇(其三)代洛滨次石林韵

吴松初冷,记垂虹南望,残日西沈。

秋入青冥三万顷,蟾影吞尽湖阴。

玉斧为谁,冰轮如许,宫阙想寒深。

人间奇观,古今豪士悲吟。

苍弁丹颊仙翁,淮山风露底,曾赋幽寻。

老去专城仍好客,时拥歌吹登临。

坐揖龙江,举杯相属,桂子落波心。

一声猿啸,醉来虚籁千林。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