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葵所作的《寓蜀送泸州守亲家何君德言秩升致政东还五首》中的第三首。苏葵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友人何君德言仕途变迁的感慨与祝福。
首句“曾领鱼符牧两州”,描绘了何君德言曾经担任地方官职,治理两地的情景,暗示其过往的官场经历。接着,“万家灯火十年忧”一句,以万家灯火象征百姓的生活,十年忧则表达了为官期间的辛劳与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勤政为民的赞扬和对其付出的同情。
“虚声羞拜王成爵,老计甘投范蠡舟”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不慕虚名、淡泊名利的态度的赞赏。“虚声”指空有名声,“王成爵”和“范蠡舟”分别出自历史典故,前者比喻追求虚名,后者则是退隐江湖的象征。这两句诗表明了何君德言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常人的道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自古庙堂遗肮脏,至今岩壑属幽求”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何君德言的志向与选择。庙堂指朝廷,肮脏比喻官场的污浊;岩壑则象征自然界的幽静之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友人远离官场纷争、向往自然生活的钦佩之情。
最后,“知公不是亡君者,时顾腰金忆冕旒”两句,是对何君德言品格的肯定。亡君者通常指背叛国家、失民心的官员,而“腰金”、“冕旒”则是古代官服上的装饰,象征权力与地位。这两句诗表明诗人认为何君德言并非那样的人,他心中仍怀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即使归隐也难以忘怀曾经的职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仕途变迁的描述,表达了对何君德言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生活的赞赏与祝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品格的深刻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