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贡父所和韩康公忆持国二首(其一)

梦觉真同鹿覆蕉,相君脱屣自参寥。

颜红底事发先白,室迩何妨人自遥。

狂似次公应未怪,醉推东阁不须招。

援毫欲作衣冠表,盛事终当继八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梦醒后如同鹿误入芭蕉丛,您潇洒地放下官帽归隐山林。
面色红润反而早生白发,虽然住处近,但心却远离尘世。
您的狂放或许不会被次公开怪,无需再邀请我到东阁畅饮。
提笔想要为您写下赞歌,这样的盛事定会延续我们家族的荣耀。

注释

梦觉:醒来。
鹿覆蕉:鹿误入芭蕉丛。
相君:您(指对方)。
脱屣:脱下鞋子,表示辞官。
参寥:山名,代指隐居。
颜红底事:面色红润却。
发先白:早生白发。
室迩:住处近。
人自遥:心却远离。
狂似次公:像次公那样狂放。
未怪:不会感到奇怪。
醉推:醉酒后推辞。
东阁:宴请宾客的地方。
援毫:提笔。
衣冠表:赞歌或颂词。
盛事:伟大的事业。
继八萧:延续家族的荣耀(萧,古代贵族姓氏)。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与友人相聚饮酒,回味往昔的诗句。诗中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梦觉真同鹿覆蕉,相君脱屣自参寥。” 这两句以梦境与现实相互交织的意象,描绘了与友人的聚首场景。"颜红底事发先白"一句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念。

“室迩何妨人自遥。” 这句话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心态,即便是在私室独处之时,也能够保持一份超脱尘俗的心境,仿佛与世隔绝。

“狂似次公应未怪,醉推东阁不须招。” 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放任的生活态度的向往,以及在酒宴中忘却一切忧虑的欢愉心情。

“援毫欲作衣冠表,盛事终当继八萧。” 最后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忱和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八萧"常用以指代高洁的品格或是崇高的事迹,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后世,继承并发扬光大。

整首诗通过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对友情的珍视,对过去美好的怀念,以及对于文学创作和未来事业的积极向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刘贡父所和韩康公忆持国二首(其二)

闭户端居念独深,小轩朱槛忆同临。

燎须谁识英公意,黄发聊知子建心。

已托西风传绝唱,且邀明月伴孤斟。

他时内集应呼我,下客先判醉堕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上韩持国

韩氏三虎秉枢极,中有一虎似伟节。

端居隐几学无心,夙驾入朝常正色。

犯时独行太㟪?,回天不忌真药石。

辇致归来荷二圣,推排使至有众力。

吾侪小人但饱饭,不有君子何能国。

西湖醉卧春水船,如何为人作丰年。

形式: 古风

次韵刘贡父叔侄扈驾

玉堂孤坐不胜清,长羡邹、枚接长卿。

只许隔墙闻置酒,时因议事得联名。

机、云似我多遗俗,广、受如君不治生。

共托属车尘土后,钧天一饷梦中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韩康公置酒见留

庭下黄花一醉同,重来雪巘已穹窿。

不应屡费讥安石,但使无多酌次公。

钟乳金钗人似玉,鹍弦铁拨坐生风。

少卿尚有车茵在,颇觉宽容胜弱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