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还河北留别尧夫先生

先生抱道隐墙东,心迹兼忘出处通。

圯下每惭知孺子,床前曾忆拜庞公。

已将目击存微妙,直把神交寄始终。

此日离违限南北,萧萧班马正依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先生坚守道义藏于东墙,心志与行迹都通达无碍。
想起桥下相遇,常感愧对如孺子般的你,也曾忆起向庞公那样的人物致敬。
我已将深奥的道理铭记在心,如同长久的灵魂交流,始终如一。
今日离别,南北相隔,我们像那班马依依惜别,风中传来离别的声音。

注释

先生:指有学问、品德高尚的人。
抱道:坚守道义。
墙东:比喻隐居之处。
心迹:内心和行为。
出处:出处通达,意指言行一致,不受拘束。
圯下:桥下,典故出自《史记·留侯世家》,指圯上老人授张良兵书之事。
知孺子:理解并尊重年轻人。
庞公:汉代隐士,后世常用来象征高洁之士。
目击:亲眼见证。
存微妙:领悟到微妙的道理。
神交:精神上的交往,心灵相通。
离违:离别。
限南北:地域上的分隔。
班马:离别时的马,常用以形容依依不舍。
依风:风吹过,象征离别之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邢恕的作品,名为《将还河北留别尧夫先生》。从内容上看,诗人正在向一位师长或朋友告别,表达了对对方的敬仰和不舍之情。

开篇“先生抱道隐墙东,心迹兼忘出处通。”这两句描绘了一位有道德、有学问的先生,他的居所在东边的墙下,他的心志如同古人心怀天下的胸襟宽广,不记挂世俗的得失。

接着“圯下每惭知孺子,床前曾忆拜庞公。”这里表达了诗人的自谦之意。圯是古代祭祀用的土台或土丘,诗人在此感慨,每次想到自己年幼时的无知,都感到羞愧;“床前曾忆拜庞公”则显示诗人对一位长者(庞公)的尊敬之情。

接下来,“已将目击存微妙,直把神交寄始终。”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对这份情谊的珍视和坚持,他愿意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和保存这种微妙的情感,并且直接以心相交,把这种精神上的交流保持到底。

最后,“此日离违限南北,萧萧班马正依风。”则是告别之情。诗人在这一天不得不与亲朋好友分离,这种分别如同严冬的寒风一般刺骨,而行军的马匹也随着这寒风而来去。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感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知识、道德的追求,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收录诗词(14)

邢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程给事知越州

稽山鉴水正宜秋,笑领铜符下鹢舟。

青琐夕郎传故事,鸿都仙客足风流。

锦衣著去经乡国,茧纸翻成赋郡楼。

祇恐汉廷须雅望,寇公难得隔年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朝阳岩绝句(其一)

濯足临澄碧,和云卧石室。

淅沥天风生,披襟当呼吸。

形式: 五言绝句

题愚溪

溪流贯清江,湍濑亘百里。

龙蛇几盘纡,雷雨忽奔驶。

石横状穿凿,怪力祖谁氏。

突如见头角,虎豹或蹲峙。

横杠互枝柱,小艇俄纷委。

蘋藻翳泓澄,松竹荫崖涘。

两山束鸟道,侧岸数鱼尾。

缭然閟深幽,梵字叠危址。

钟呗杂滩声,亭台森水底。

凭栏几游目,杖策时临履。

酒杓间茶铛,棋枰延昼晷。

放怀得天倪,清啸谢尘滓。

忽忘儿女缚,似接嬴秦子。

顾予拙谋身,霜鬓飒垂耳。

雅意在延龄,丹砂夙充饵。

焉得兹结庐,帐念远桑梓。

形式: 古风

句(其三)

涢水带西城,城高敞郡亭。

形式: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