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宰之上虞(其一)

百里子男邦,职任非不厚。

治民如牧羊,扰之则惊走。

眷兹上虞邑,江海环左右。

萧萧北风寒,怒涛声撼吼。

元亮已赋归,世事付杯酒。

宗子古维城,此行应不苟。

茧丝与保障,二者孰先后。

勉旃重勉旃,毋袖经纶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百里之外的子男邦,职责虽重却非轻。
治理百姓如同牧羊人,骚扰则令他们惊慌逃窜。
眷恋这片上虞之地,江海环绕在它的左右。
北风吹过,寒冷刺骨,汹涌的波涛发出震耳的吼声。
陶渊明早已写下归隐诗篇,世间纷扰只寄托于杯中酒。
宗族子弟如同古城的基石,这次出行想必不会随意。
茧丝与城墙哪个更重要?两者之间该如何权衡。
再三叮嘱,再三叮咛,切勿空有治国之才而无所作为。

注释

子男邦:古代对边远地区的称呼。
职任:职务和责任。
牧羊:比喻管理百姓。
眷兹:眷恋、怀念。
上虞邑:古代地名,此处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勉旃:古代用语,表示鼓励或告诫。
经纶: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的场景,表达了对职责的重视和治理百姓的智慧。"百里子男邦,职任非不厚"展现了对新任职务的庄严态度与责任感。"治民如牧羊,扰之则惊走"则以牧羊比喻治理民众,需小心谨慎,以免惊吓到民。

"眷兹上虞邑,江海环左右"描绘了赴任地点的壮丽景色,上虞邑四周被江海环绕。接下来的"萧萧北风寒,怒涛声撼吼"则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刻画,强调了北方严寒的气候和汹涌澎湃的声音。

诗人接着写道"元亮已赋归,世事付杯酒",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之意。随后"宗子古维城,此行应不苟"则是对出发的重要性和慎重性的强调。

最后两句"茧丝与保障,二者孰先后。勉旃重勉旃,毋袖经纶手"提出了治理国家需要兼顾细节与大局的智慧,以及官员在执法时须谨慎行事,不可有丝毫懈怠。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表现出对职责的认真态度和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05)

于石(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浪吟

十载驱驰翰墨场,翩翩霞佩高颉颃。

赋窥贾马搜班扬,诗崇晋汉卑齐梁。

斯文未丧道未亡,欲寻坠绪何茫茫。

萧骚裋褐凄风霜,匣中蛟龙吼干将。

男儿有志行四方,安用把笔工文章。

掀髯长啸俛大荒,残烟落日尘沙黄。

纷纷蚁穴争侯王,邯郸一梦炊黄粱。

断鹤续凫谁短长,世间万事俱亡羊。

何如长歌归故乡,古松流水绕石床。

浊酒一壶琴一张,卧听孺子歌《沧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偶成

长剑不入英雄手,劲气摩空拂牛斗。

埋光铲采今几年,匣中忽作蛟龙吼。

古琴不入时人耳,断弦挂壁尘埃久。

桐尾半作爨下焦,高山流水今安有。

自笑长不满七尺,役役徒为牛马走。

学剑学琴两无用,肯以穷困移所守。

孔颜非厄,盗蹠非寿。西子非妍,无盐非丑。

一时荣辱闲过眼,千古是非空挂口。

何如长歌归去来,万事无心一杯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宿栖真院分韵得独字

空翠冷滴衣,石藓滑吾足。

偶随白云去,栖此林下屋。

楼影挂斜阳,钟声出深竹。

山僧老面壁,谁与伴幽独。

分我云半间,攲枕听飞瀑。

形式: 古风

寄意

妾家有明镜,百鍊方能成。

宝匣玉为台,持以奉良人。

自恃妾貌妍,懒拂镜上尘。

妾貌未及衰,妾镜先已昏。

貌衰不再少,镜昏能再明。

为君一磨拭,烱烱光如新。

徒能照妾貌,安能照妾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