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友仁楚江风雨图卷

万山欲驾云飞去,风雨江声挟东注。

波翻雨横客登楼,天地浑茫不知处。

藤厓高下县太阴,霾雾冥濛露江树。

飒飒风漂劲柯动,急雨小停江浪涌。

低昂㠀溆数舟行,寂寞鱼龙暮天恐。

楚江晴甸亦苍茫,况值萧条风雨凉。

山鬼含睇帝子怨,海洲忽近吴天荒。

破墨氤氲载元气,胸前突出山川势。

不须惨淡拟形模,元是分明出层次。

君不见阿章早许元晖继,《楚山》已进先皇秘。

此图卷末复题诗,南朝又见颠翁字。

父子峥嵘书画学,江山慨叹迁移事。

五百年来江自流,江城余亦澹淹留。

借来宝墨流虹卷,且慰无憀风雨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鼐对米友仁《楚江风雨图卷》的鉴赏之作。诗人通过对画中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画面中风雨交加、江水汹涌的壮丽景色。他首先描述了山峦如云飞去,风雨江声交织,波涛翻滚,天地混沌的宏大场景。接着,他细致刻画了藤蔓垂挂、霾雾迷茫中的江边树木,以及风雨中摇曳的劲枝和涌动的江浪。

诗人进一步通过"楚江晴甸亦苍茫",表达了画面从风雨转为晴朗时的开阔感,同时融入了历史典故,提及《楚山》图作和阿章元晖的传承,增添了文化内涵。他对画卷中层次分明的山川形象赞叹不已,认为无需刻意模仿,自然流露出清晰的结构。

最后,诗人感慨于画作所承载的历史变迁,以及自己在江城的停留,借画卷中的墨色流动,聊以慰藉风雨中的寂寥心情。整首诗以画入诗,诗中有画,充分体现了姚鼐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赠戴东原

新闻高论诎田巴,槐市秋来步落花。

群士盛衰占硕果,六经明晦望萌芽。

汉儒止数扬雄氏,鲁使犹迷颜阖家。

未必蒲轮徵晚至,即今名已动京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

闻去梁园超广武,西登阙塞眺黄河。

伊阳风雨从中出,洛下山川向北多。

白发上宾聊自许,青春归兴复如何。

且从浩荡诗怀剧,莫念沈沦壮岁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一青仲孚往金陵属访耕南三丈消息

域中前辈尽颓颜,混迹刘伶尚闭关。

孤艇著书江水上,百年阅世酒尊閒。

天边落木流杨子,秋尽寒云出蒋山。

若忆团亭旧渔钓,挂帆明月共君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榆中

直北天低见碛山,黄河南下曲如环。

白榆夜杂雕戈戍,青草春稀牧马还。

寒吹满空云出塞,暮天无色日平关。

千秋犹对秦时月,多少功名大漠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