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芦鞭坠遍杨花陌,晚见珍珍。
疑是朝云,来作高唐梦里人。
应怜醉落楼中帽,长带歌尘。
试拂香茵,留解金鞍睡过春。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画卷,以芦鞭轻扬、杨花纷飞的场景开篇,营造出一种轻盈而略带落寞的氛围。"晚见珍珍","珍珍"可能是女子的名字,也可能形容姿态娇美,暗示着诗人在此时遇见了令他心动的女子。接下来,诗人将她比作朝云,暗示她的飘忽不定和如梦似幻之美,仿佛她是高唐神女般的人物,令人产生遐想。
"应怜醉落楼中帽",诗人想象自己在酒后微醺,帽子落在楼中,形象地表达了他对这位女子的深深迷恋。"长带歌尘"进一步描绘了女子歌声的魅力,连衣带都似乎沾染了歌声的余韵。最后,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在她的香茵上小憩,甚至愿意留下金鞍,度过整个春天,以示对她的痴心与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采桑子》(其三)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邂逅的向往和对女子的深深眷恋,充满了婉约和浪漫的情感。
不详
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湘妃浦口莲开尽,昨夜红稀。
懒过前溪,闲舣扁舟看雁飞。
去年谢女池边醉,晚雨霏微。
记得归时,旋折新荷盖舞衣。
宜春苑外楼堪倚,雪意方浓。
雁影冥濛,正共银屏小景同。
可无人解相思处,昨夜东风。
梅蕊应红,知在谁家锦字中。
昭华凤管知名久,长闭帘栊。
闻道春慵,方倚庭花晕脸红。
可怜金谷无人后,此会相逢。
三弄临风,送得当筵玉盏空。
秋千散后朦胧月,满院人闲。几处雕阑。
一夜风吹杏粉残。昭阳殿里春衣就,金缕初乾。
莫信朝寒。明日花前试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