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门

独上高楼望海门,青山几点送归船。

寒光淡淡浮红日,晓色冥冥散白烟。

浦外落霞争倦烧,池中流水自鸣弦。

扶栏下见蓬莱影,一半仙魂在月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独自登上高楼眺望海门,青山几点映衬归航的船只。
寒冷的光芒中红日微弱浮起,拂晓的昏暗中白雾散开。
江边的晚霞疲倦地燃烧,池中的流水仿佛自行弹奏琴弦。
倚着栏杆俯瞰,看见蓬莱仙境的倒影,一半的仙气似乎在月光边徘徊。

注释

高楼:高耸的建筑物。
海门:江海交汇的地方。
归船:返航的船只。
寒光:寒冷的光线。
浮红日:淡淡的红日升起。
晓色:黎明的色彩。
冥冥:昏暗不明。
白烟:晨雾。
落霞:傍晚的彩霞。
倦烧:疲惫地燃烧。
流水:流动的水。
鸣弦:像琴弦一样发出声音。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仙魂:神仙般的气息。
月边:月亮周围。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海景图,诗人独自登上高楼,远眺海门。首句"独上高楼望海门"便设定了这一宏伟画面,展现了诗人孤寂却又坚定的心境。

接下来的"青山几点送归船",则是对景色的一种描绘,同时也透露出一丝离愁。这里的"青山"不仅指代着远处的山峦,更有着守护和送别之意,诗人通过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彰显了自己内心的独白。

第三句"寒光淡淡浮红日",则是对天气与光线的一种描写。"寒光"二字,生动地刻画出冬日里的冷清与明亮,而"浮红日"则是对太阳在海面上的映照,用词简洁而意境深远。

第四句"晓色冥冥散白烟",继续了上一句的光线描写,但这里的"晓色"和"冥冥"更添了一份朦胧与神秘。诗人通过这种描绘,将天地间的景象与自己心境紧密相连。

第五句"浦外落霞争倦烧,池中流水自鸣弦"则转换了场景,从远眺到近观。"浦外落霞"表现了一种自然界中光影的对立美,而"池中流水"则以动听之声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最后两句"扶栏下见蓬莱影,一半仙魂在月边",则是诗人情感的深处抒发。"扶栏下"表明了诗人的身位,而"见蓬莱影"则是在说他看到了传说中的仙境——蓬莱,这里不仅仅是景象,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一半仙魂在月边",则更深一步地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这里的"一半",不仅可以理解为时间上的部分,也可解作心灵上的某种分离,表明诗人虽身处人间,却有一颗渴望飞升的灵魂。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写,展现了诗人孤独却自在的心境以及对于超凡脱俗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125)

杨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仰孝子

思亲庐墓隐西山,竹屋萧然月坞间。

有道自高尘世外,无心得共野云闲。

姓名达远邦符奏,束帛荣沾帝泽颁。

不见孝廉人已久,东嘉今喜识曾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蟠雪夜登涌金楼远望西山忆仲灵洒然有迈世之风因思山阴王徽之雪夜独酌四望皎然徘徊咏左太冲招隐诗忽忆戴逵扁舟乘兴余恨未能遂往聊寄此诗

家占西湖岛上云,雪光月色更侵魂。

兴来烂漫心空老,诗罢苍茫眼正昏。

晋国衣冠何处觅,梁朝殿阁俨犹存。

思君不及山阴夜,遥望青松听雪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去郡后作

为官一十政,宦游五十秋。

平生忆何处,最忆是温州。

思远城南曲,西岑古渡头。

绿觞春送酒,红烛夜行舟。

不敢言遗爱,惟应念旧游。

凭君将此句,寄写谢公楼。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平南谣

海南山似刀,溪恶如发弩。

溪山毒烟中人骨,水有蛟蜃陆豺虎。

蛮人徭贼行若飞,纵火劫民杀官府。

溪中之水涨赤血,山头积尸变成土。

经年斗战兵已穷,磔将屠城不可数。

官家发军救死国,万里欢喜得时雨。

诛擒凶党功德高,海水一清奏歌舞。

山非无险,水非无阻。有地不城,城亦不武。

将民赤肉致戈戟,口不能言心自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