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鼎仲九日登榴峰望祀衢祖举先典也次韵

楚声多哀不忍和,寒花满地西风作。

去家昔闻丁令威,述祖今同谢康乐。

松楸目短烟重重,豺獭心长天漠漠。

何年麦饭洒清明,却话榴峰酒杯落。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这首元代吴存所作的《毛鼎仲九日登榴峰望祀衢祖举先典也次韵》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历史的厚重感。诗人以毛鼎仲九日登高望远,祭祀先祖的情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祖先的缅怀与敬仰之情。

首句“楚声多哀不忍和”,以楚地的哀怨之声开篇,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对过往的怀念。接着,“寒花满地西风作”一句,通过寒花在秋风中的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营造出一种凄凉而肃穆的氛围。

“去家昔闻丁令威,述祖今同谢康乐。”这里引用了丁令威化鹤归乡与谢灵运(字康乐)游历山水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祖先生活过的美好岁月的追忆,以及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松楸目短烟重重,豺獭心长天漠漠。”松树与楸树是古人常用来象征先人的墓地,此处以“烟重重”形容墓地的幽静与遥远,以及时间的漫长;“豺獭心长天漠漠”则以豺狼与狐狸的心志比喻世事的险恶与人心的复杂,表现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最后,“何年麦饭洒清明,却话榴峰酒杯落。”这两句以清明时节祭扫祖先墓地的习俗,以及酒宴之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先的思念与祭奠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祖先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历史韵味的作品。

收录诗词(143)

吴存(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私淑饶鲁之学。部使者劝以仕,不赴。仁宗延祐初,强起为本路学正,改宁国教授。后聘主本省乡试,寻卒。有《程朱传义折衷》、《月湾集》

  • 字:仲退
  • 籍贯:元鄱阳
  • 生卒年:1257—1339

相关古诗词

明皇倚杨妃菊为严氏赋

三郎玉雪真天人,玉环酒面酣青春。

一声鼙鼓香梦破,玉楼去作蓬莱身。

当年报国心自矢,在地为枝愿连理。

返魂今见东篱花,两两天然见秋蕊。

根同干同色不同,东枝粹白西枝红。

尚想霓旌下南苑,衮翟同辇飘香风。

三生饱受繁华福,甘与客星伴幽独。

凭谁为系护花铃,莫遣㘅花怨麋鹿。

形式: 古风

陪芳洲游百花洲

昨日今日风日妍,东舍西舍桃李连。

有衣且典洲上醉,无钱莫唤湖中船。

群儿竹马走争道,谁家纸鸢飞上天。

岂无长袖公莫舞,共对青春非盛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朱氏四虎图

两虎骄狞戏相抟,齧膝攀膺气交作。

一虎危坐首独回,一虎腾趋势如跃。

勿矜肉饱身自閒,会当驱汝守九关。

一声怒啸崖谷裂,北风猎猎枯梢寒。

形式: 古风

水龙吟.送馀干教邓觉非归吴

琵琶亭下春波,滔滔流入三吴去。

东风也似,无情不约,木兰舟住。

中有仙翁,苧衫乌帽,笔床谈麈。

道越乡、虽好昨非今是,终不似、归来赋。

想见莓苔三尺,玉琴清、杏梢初雨。

青青衿佩童参,冠伍徘徊江暮。

我意尤长公,行不顾、一声柔橹。

趁轻风径上,蓬莱顶?,去天尺五。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