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山人之燕

与君把臂临黄河,缺壶声里度悲歌。

玉缸酒半离筵起,千里东风射马耳。

孰能忍饥学夷齐,看人鼻孔吹虹蜺。

莫道书生成事少,男儿盖棺事乃了。

雄心虽壮未能伸,客舍萧条逢暮春。

卢沟河上千株柳,满地杨花愁杀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送李山人之燕》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段克己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送别友人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与君把臂临黄河”,以黄河为背景,描绘出送别的场景,黄河的壮阔与不舍之情相映成趣。接着,“缺壶声里度悲歌”一句,通过乐器的声音渲染出离别的悲伤氛围,使得情感更加浓烈。

“玉缸酒半离筵起,千里东风射马耳”两句,通过饮酒宴席的场景,表现了离别前的欢聚与不舍。酒杯中的半满,预示着离别的无奈;而千里之外的东风,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距离与时间的无情。

“孰能忍饥学夷齐,看人鼻孔吹虹霓”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赞美与期待,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的讽刺。夷齐是古代著名的隐士,此处借以表达对友人坚守节操的敬仰;而“看人鼻孔吹虹霓”则以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当时社会中某些人的虚伪与傲慢。

“莫道书生成事少,男儿盖棺事乃了”两句,直抒胸臆,鼓励友人即使面对困难与挑战,也不应轻言放弃,强调了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与实现目标,而非仅仅停留在生前的名声或成就上。

最后,“雄心虽壮未能伸,客舍萧条逢暮春”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抱负未展的惋惜以及对当前环境的感慨。在暮春时节,客舍显得格外冷清,暗示了友人即将踏上旅途,面对未知的挑战。

“卢沟河上千株柳,满地杨花愁杀人”作为结句,以自然景物的描写收束全诗,既是对友人即将前往之地的描绘,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卢沟桥畔的柳树与满地飘落的杨花,既是季节更替的象征,也是离别愁绪的载体。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83)

段克己(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菊庄。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 字:复之
  • 号:遁庵
  • 籍贯: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
  • 生卒年:1196~1254

相关古诗词

方平道中(其一)

沙软新经雨,风轻不起尘。

溪山随处好,花柳著行新。

放浪聊终日,蹉跎又一春。

行年已如此,犹复向来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方平道中(其二)

病怯春衫薄,衰怜葛屦轻。

平芜迷旧迹,幽鸟变新声。

兴与云俱远,心同水共清。

胶胶还扰扰,回首笑浮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京城春日

燕姬白马青丝缰,短鞭窄袖银镫光。

御沟饮马重回首,贪看杨花飞过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燕山客舍

落日西山闻禁钟,梦回远客在卢龙。

江南飞尽千株雪,孤负梅花过一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