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平道中(其二)

病怯春衫薄,衰怜葛屦轻。

平芜迷旧迹,幽鸟变新声。

兴与云俱远,心同水共清。

胶胶还扰扰,回首笑浮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方平道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哲理和对自然的感悟。

首联“病怯春衫薄,衰怜葛屦轻”,以病弱之身面对轻薄的春衫,以及衰老之躯对轻便葛屦的怜惜,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春衫之薄,不仅指衣物的轻薄,也象征着季节的更迭,生命的短暂。葛屦之轻,则是自然与简朴的象征,与后文的“心同水共清”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纯净的追求。

颔联“平芜迷旧迹,幽鸟变新声”,通过描写荒草覆盖的平地模糊了过去的痕迹,以及幽静的鸟儿发出的新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平芜的“迷”字,既指视觉上的模糊,也暗含了记忆的渐行渐远。幽鸟“变新声”,则预示着新生与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颈联“兴与云俱远,心同水共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的心境如同清澈的流水,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而“兴与云俱远”,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精神追求,仿佛与飘渺的云彩一同远去,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

尾联“胶胶还扰扰,回首笑浮生”,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与反思。在经历了自然界的变迁和个人心境的波动后,诗人意识到世事的纷扰与人生的虚幻。然而,他以微笑的态度面对这一切,似乎在嘲笑生活的无常与自己的渺小,体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我与世界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世态中的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183)

段克己(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菊庄。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 字:复之
  • 号:遁庵
  • 籍贯: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
  • 生卒年:1196~1254

相关古诗词

京城春日

燕姬白马青丝缰,短鞭窄袖银镫光。

御沟饮马重回首,贪看杨花飞过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燕山客舍

落日西山闻禁钟,梦回远客在卢龙。

江南飞尽千株雪,孤负梅花过一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彭城杂咏四首(其一)

城下黄河去不回,四山依旧翠屏开。

无人会得登临意,独上将军戏马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彭城杂咏四首(其三)

黄河三面绕孤城,独倚危阑眼倍明。

柳絮飞飞三月暮,楼头犹有卖花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