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二首(其一)

海燕初来不下帘,薄晴微雨苦相兼,无端无绪自憎嫌。

忍见黄台三摘蔓,空怜春箔再眠蚕,灵糈何用问巫咸。

形式:

鉴赏

这首《浣溪沙二首(其一)》由刘永济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海燕与春景的交织,以及诗人内心微妙的情绪波动。

首句“海燕初来不下帘”,以海燕的归来作为开篇,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同时也预示着诗人内心的敏感与期待。海燕的到来,却让诗人犹豫不决,不愿放下窗帘迎接,或许是对外界变化的抗拒,或是对未知的担忧。

“薄晴微雨苦相兼”一句,将天气的阴晴不定与诗人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薄薄的晴天与绵绵的细雨交替出现,仿佛是诗人情绪的写照,时而明亮,时而阴郁,难以捉摸。

“无端无绪自憎嫌”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没有明确的原因,也没有清晰的思绪,只是莫名地感到厌烦和不满,这种情绪的无端涌现,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迷茫。

接下来,“忍见黄台三摘蔓,空怜春箔再眠蚕”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黄台的蔓藤与春日的蚕茧进行对比,前者被摘取,后者被照料,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琐碎与希望之间的矛盾心情。

最后,“灵糈何用问巫咸”一句,引用了古代传说中的巫咸,他能通神问卜,但在这里,诗人似乎是在质疑,面对生活的困惑与不解,是否真的需要寻求超自然的力量来解答,还是应该从内心寻找答案。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我探索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02)

刘永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二首(其二)

风定尘香净扫除,江城七见换青芜,人家深树又鸣鸪。

生事略同霜后叶,行囊才有火馀书,川途满眼独踟蹰。

形式:

摸鱼子.乐山送春,用沤尹梅州送春韵

莫情牵柳梢花底,残春风雨能了。

朝来颇怪莺簧涩,百啭不成新调。堪恨恼。

是锦绣林园,看即渡轮少。妍歌倩笑。

怎写入瑶笺,声声字字,都化断肠稿。

蝶魂荡,还恋香心睡好。浑忘林艳轻扫。

愁根最在萋萋处,啼宇几曾知道?归便早。

便挽住韶光,绿鬓人空老。孤芳自抱。

算万感哀时,疏狂借酒,何似梦颠倒。

形式:

祝英台近

海摇天,山碍日,愁重渺难度。

薄幸东风,催换旧林宇。

可怜燕尾馀香,蜂须轻粉,也还被流莺啼去。

总无据,年年伤别伤春,痴怀渐非故。

隔岸云峦,搴裳倦深阻。

翠阴门馆尘清,一凉天借,且消领霎时闲趣。

形式:

鹧鸪天.随武汉大学复员回武昌。彦威书来问近况,赋此代柬

取次穷愁不放饶,年来潘鬓自然凋。

閒情未愿为明烛,微命从知寄折苕。

天地外,一蓬飘,楚歌何处木兰桡。

重来江介悲风地,卧听东南日夜潮。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