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随武汉大学复员回武昌。彦威书来问近况,赋此代柬

取次穷愁不放饶,年来潘鬓自然凋。

閒情未愿为明烛,微命从知寄折苕。

天地外,一蓬飘,楚歌何处木兰桡。

重来江介悲风地,卧听东南日夜潮。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刘永济先生在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所作的《鹧鸪天》词,以“随武汉大学复员回武昌”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思考。

首句“取次穷愁不放饶”,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即使身处困厄之中,也难以摆脱。接着,“年来潘鬓自然凋”一句,以年华老去、鬓发斑白的形象,象征着岁月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閒情未愿为明烛,微命从知寄折苕。”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不愿让闲适之情成为照亮他人而自我牺牲的明烛,而是深知自己的生命如同折断的苕草般脆弱,暗示了对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

“天地外,一蓬飘,楚歌何处木兰桡。”诗人将自己比作随风飘荡的一蓬草,表达了对自由与独立的向往,同时借“楚歌”和“木兰桡”(木兰船上的桨)的意象,抒发了对历史与传统的怀念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最后,“重来江介悲风地,卧听东南日夜潮。”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再次回到江边,面对悲凉之地,只能静静地倾听东南方向日夜不息的潮水声,既是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也是对未来未知的期待与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时间、自我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坚韧意志。

收录诗词(202)

刘永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烛影摇红.丁亥六十岁.寄怀湘弟长沙

芳讯沉沉,落梅帘户东风消。

匼波潋滟蘸初阳,湖上人家晓。

叶底鸣禽变了,惹相思、吟堂梦草。

白头昆弟,两地青灯,一般愁抱。

乔木荒凉,故家风味今休道。

文章何定换浮名,乞米难裁稿。

花雨纷纷倦扫,佩香零、伤春共老。

楚天望极,雁外兵尘,阑干红照。

形式:

唐多令

潮夕打空墙,城春草木香。酒歌尘、那识沧桑。

惟有旧时王谢燕,向巷陌,说兴亡。

奋臂笑螳螂,纷华世已荒。只赢得北顾仓皇。

漫倚长江天堑在,料无地,著刘梁。

形式:

浣溪沙.春草二首(其一)

谁解怜芳到甲根,漫将生翠比罗裙,断肠何止忆王孙。

莽莽但添新战血,离离犹带旧烧痕,东风无力绾春魂。

形式:

浣溪沙.春草二首(其二)

春草春波惹恨长,平原极望更苍凉,伤心千古一江郎。

自有莺花萦冶思,那知啼鴂损年芳,教人无奈郁金堂。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