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移得溪边翠,来为庭下阴。
惜根存旧土,带笋助新林。
暗换萧萧叶,知虚寸寸心。
东风莫摇撼,培壅未应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谢仲弓廷评栽竹》,通过对新栽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对其生长环境的关注。首句“移得溪边翠”,形象地写出竹子的青翠色泽,以及其来自自然溪边的背景;“来为庭下阴”则表达了竹子为庭院带来清凉之意。
接下来,“惜根存旧土”体现了诗人对竹子根系的呵护,希望它能在原土中扎根生长;“带笋助新林”则寓言竹子的新生力量,能帮助周围树林的成长。诗句“暗换萧萧叶”描绘了竹子在悄然无声中换叶的过程,暗示其生命力的旺盛。
最后两句“东风莫摇撼,培壅未应深”,诗人叮嘱不要让春风过分摇动竹子,以免影响其稳固成长,同时提醒培土不宜过深,保持适宜的生长条件。整体上,这首诗以竹子为载体,寄寓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相处的期望。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亭栏下望汉江水,净绿无风写镜明。
日脚穿云射洲影,槎头摆子出潭声。
樯帆落处远乡思,砧杵动时归客情。
使者徘徊有佳兴,高吟不减谢宣城。
云开日照戟衣寒,净扫平沙路已乾。
吏散庭除少公事,畦挑芽甲足春盘。
要听林上鸣鸠变,试步塘阴绿水宽。
谁咏陈根有微绿,乌蟾易失似跳丸。
笭箐画蛤瓦缸醅,海若淮壖各寄来。
将学时人斗牛饮,还从上客舞娥杯。
蓬蒿自有蒋生乐,珠翠宁容郑氏陪。
莫计暄寒与风雪,古来黄土北邙堆。
江头潮正平,日照土山口。
坐见远来舟,高帆忽前后。
将随入浦风,稍度遥圻柳。
客无南北虞,信是承平久。